百年“珠城”工业的前世今生
2011年3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年“珠城”工业的前世今生
“安徽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等均为“蚌埠制造”
记者 何曙光 王旭东 文/图
安徽第一辆自行车产自这里
 

今年是有“珠城”之称的蚌埠市开埠一百周年。100年前,随着津浦铁路火车在淮河铁桥上的一声长鸣,老蚌埠集成了一片开放的热土,并诞生出我省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等产品。日前,本报记者赶赴蚌埠追忆百年“珠城”工业弥足珍贵的记忆。   

从“七户半”到“火车拖来的城市”

“一百多年前,蚌埠市根本没有市面,只是一个处在淮河南岸大小约10多个自然村落,地荒人稀,广种薄收。”在蚌埠市体育宿舍小区,74岁的龚大爷告诉记者,先辈们曾告诉他,老蚌埠共计有5个大村庄和5个小村庄,大庄子的人口、土地约是小庄子的两倍。原先,这个地区每年向县衙缴纳田赋粮时按照大庄子为一整户、小庄子为半户计算。后来一直流传蚌埠世居老户为七户半,后来,当地举办的公益事业均是按照这个传统捐献的。

然而,一条铁路改变了这里的一切。“1907年,清政府与英国、德国银行议定修建津浦铁路。”被誉为“活蚌埠”的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原蚌埠市社科联主席郭学东介绍,1908年11月,津浦铁路淮河大桥动工。与此同时,古老的渔村也蝶变成安徽向京津和宁沪开放的门户,蚌埠作为近代因铁路修建而产生的皖北大商埠从此兴起,并产生了“火车拖来的城市”一说。

安徽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的诞生

皖北大商埠的繁荣,为蚌埠这个以移民为主的开放城市吹进了一股工业之风。1930年,作为商贸重镇的蚌埠诞生了这里唯一的近代工业企业——宝兴机器面粉厂,它的机械修理车间,成为了蚌埠乃至安徽机修工业的发祥地。据郭学东介绍,“宝兴面粉厂后来演变成为皖北企业公司,并筹建第一家机械工厂,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成为了我省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的摇篮。”

郭学东告诉记者,当时国家建设急需大量使用于矿山、军工的空气压缩机,然而,这种机器在国内少见,甚至找台样机也很难。“忽然有一天,工人在一家工厂的垃圾堆里发现了一台破损的废机器,当时真是如获至宝。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在蚌埠试制成安徽有史以来第一台重型机械——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据郭学东回忆,由于不断改进工艺、提高质量,蚌埠的空气压缩机渐渐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水平,1958年11月11日,该厂将3台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出口到印度。随后,蚌埠的机械工业突飞猛进,诞生了“空气压缩机厂、柴油机厂、机床厂、水利机械厂、拖拉机附件厂”为代表的“五大机”骨干企业。

机械工业作为蚌埠的工业基地,带动了轻工、食品等行业的发展,安徽的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等产品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这里曾制造出安徽第一辆自行车

记者随后来到原蚌埠市自行车厂,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家消防设备厂,斑驳的大门、粗大的杉树、破旧的礼堂成为了这个曾制造出安徽第一辆自行车之地的印记。

67岁的老工人刘春生谈到安徽省第一辆自行车,显得很兴奋。“我清晰地记得,那是1980年7月1日晚上11点,我们第一辆自行车诞生,当时我们全厂的人都高兴得不得了,领导第二天就将车子骑到银行,要求贷款,将这个产业做大。”

刘春生说,“飞箭牌”自行车有过“疯狂”的历史。“那时候,厂区门口有个销售点,市民们排着好几公里的长队前来买车。一辆车125元,和凤凰自行车一个价。”

在这里工作28年的老工人杨洪刚每天还骑着他自己生产出来的“爱车”,他说:“当时,姑娘出嫁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个自行车,有的人买到后,用红头绳将车身包一遍。”

杨洪刚指着眼前的自行车告诉记者,蚌埠自行车厂曾是全国三大自行车厂之一,当年厂里还专门成立了研究所,甚至还研发过电动车,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厂还是没有能继续保留下来。

蚌埠的手表也曾一度辉煌。79岁老人胡德先是1984年被调到手表厂从事组织人事工作,据胡德先老人回忆,蚌埠市手表厂诞生于1971年,起初,厂里曾派了一批技术骨干到丹东等地学习,三个月后,工人们就买来零件,并将第一块手表制造了出来。

蚌埠人的敢为人先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安徽省第一台收音机也是出自蚌埠,不仅如此,当年,敢作敢为的蚌埠人还曾试制过飞机。

“1958年,蚌埠筹备科学研究所,承担了半导体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的开始就是从锅炉的烟灰道中提取半导体原料——锗。”据蚌埠市一位科研的老专家介绍, “后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安徽产的锗晶体二级管试制,一次检波成功,进入收音机的整机安装,机壳也完全是我们自己设计的,用胶合板加工而成。”据这位专家回忆,装机调试那天,当人们听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大家兴奋不已。

蚌埠市体育局的一位姓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蚌埠市还曾试制一辆设计载重100公斤、定员一人的微型飞机。“那是1963年3月,试飞的微型直升机就在蚌埠市体育场上空,当时,飞机底部三角各系一根粗绳,由三个人牵着,就像放风筝似的。”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未成功。

新型工业城市未来之路

今天,蚌埠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又将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思考?“‘十一五’以来,蚌埠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十二五’工业增加值要年均增长22%!”日前,蚌埠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在谈到蚌埠市发展前景时称,未来蚌埠要以“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做强大工业”的目标,实现由粗放分散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变,由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产业低端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由传统运营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带动转变。

据了解,目前蚌埠已拥有34个行业40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丰原集团、黄山卷烟厂、中国凯盛等众多知名企业。如今,蚌埠市正以“卧薪尝胆”的精神面貌“决战工业”,力争到“十二五”末,超1000亿元年产值的产业达到1个,超100亿元年工业增加值的园区达到1个,超100亿元的年产值的企业达到3个,5家企业成功上市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引领、园区工业支撑、骨干企业带动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