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一章提出了“城镇居民每年增长7%以上”的预期指标。对普通劳动者而言,收入主要来自工资,涨工资,给谁涨,谁给涨,怎么涨?人们在关注(3月24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通胀压力持增不减,CPI指数居高不下,强烈地冲击着居民日常生活水平,尤其是靠工资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大劳动者来说,日子过得“并不富裕”,眼巴巴地急需要涨工资。
至于哪一块先涨,涨多少,这似乎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涨,涨得公平!在矛盾的普遍性中,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比如,企业一线生产岗位的职工、私营企业职工、劳动强度大的制造业、建筑业等等,他们的低工资比例很大;乡镇以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人员、退离休人员工资也偏低。既然不同的群体工资收入已经存在差别,那么就应该以调整工资为契机,抓准矛盾焦点,追求公正公平。分行业、分群体,甚至分月工资额,用不同的政策方法,对不同的群体进行调控。从今年“十二五”第一年开始,就刻意向低收入的行业职工倾斜。带垄断色彩的行业在其调整内部分配的同时,让高收入者的增资幅度大幅减少。
通过突出重点,公平分配,“五年倍增”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收入分配关系会明显改善,收入差距会明显缩小,悬殊的现实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