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刘源上将调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一事,引起不少人的关注。这不仅因为他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子,更因为这位“从上跌到下,又从下翻上来”的将军有着曲折传奇的经历。从生长在中南海的“红苗子”,到“文革”中的“黑五类”;从公社管委会副主任,到副省长,再到解放军上将……刘源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呢? 据《环球人物》杂志
1
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
刘源是在人们向往的北京中南海成长起来的“幸福新一代”,也是几经人生挫折和风雨涤荡的一代。他的父亲刘少奇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是仅次于毛泽东的中国第二号人物。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使他“从小就觉得自己和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
刘源出生于1951年初春。那时他已有三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刘源7岁入学读书,按照家里定下的规矩,他和哥哥姐姐一样,都离开家住校学习,生活各人自理。
刘少奇要求孩子们9岁时必须学会游泳,11岁学会骑自行车,13岁开始生活自理。每年逢寒暑假,孩子们必须到工厂和农村劳动。1964年7月,刘源进入北京四中读初中。也就在这一年他开始到连队“当兵”。刘源整整在部队锻炼了三个暑假,皮肤晒黑了,身体更结实了,并获得了“特等射手”和“五好战士”等称号。1966年举行国庆节阅兵时,他被选入国旗护卫队,和战友们一起迈着矫健的正步从天安门广场走过,接受祖国的检阅。
2
文革中记下父亲的遗言
1966年,刘源15岁。也就在这一年,“文革”的风暴,首先对刘源的家庭袭来。当全国的“红卫兵”众口一词地高呼“打倒中国最大的走资派刘少奇”的时候,刘源稚嫩的心灵遭受着痛苦的煎熬。
1966年入冬时节,刘源发觉局势变得更加严峻,很多领导同志受到非人的折磨。这期间,渐渐懂事的刘源和父亲不止一次地进行过较深入的交流。
刘少奇在处境最艰难时留下的遗言,至今让刘源刻骨铭心:“我过去曾多次对你们说,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幸福是得到人民的信任。取得人民的信任是不容易的。人民信任你,你就不能辜负人民。”
“群众现在认为我没有把他们交给我的工作做好,他们生气,对你们也会有过火行动,你们要理解群众,绝不能有对立情绪,要经得起委屈。将来,你们会明白,中国人民是最可爱的人民。”
对刘少奇和王光美的批斗株连到刘源兄妹,哥哥刘允若和一直与他们住在一起的外祖母董洁如先后被逮捕入狱,大哥刘允斌在包头被逼卧轨自杀,大姐刘爱琴被关进“牛棚”……
3
他在沉默中期待重生
虽然遭遇不幸,但刘源不悲观,他要坚强地活下去。一年后,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刘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到边远的农村去。1969年新年前,刘源来到山西省山阴县白坊村插队落户,开始长达7年的艰苦劳动生活。
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农村,但刘源不管多么劳累,只要晚上不开会,他总要自学到深夜。他还自学针灸医药技术,主动替患病的农民看病送药。1972年夏天,刘源决心回北京一趟,寻找父母的下落。他走了三天三夜,才赶上去北京的火车……
刘源、刘涛、刘亭亭与刘潇潇在北京永安里的一间小屋会合了。他们向毛主席和中央办公厅写信,要求见爸爸妈妈。这时,他们才得知父亲已于两年多前去世了。由于周总理亲自过问,1975年秋刘源被批准返回北京。他被安排到北京起重机厂当了一名铆工。1977年恢复高考,刘源申请报名参加考试,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无奈之下,刘源给刚出来工作的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的请求。据说邓小平当时批示:应准予参加考试。
第二年初,刘源收到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入学通知书。当时,教材中还充斥着批判刘少奇的内容,同学们也悄悄议论着他。面对这一切,刘源只有保持沉默,等待着能发生一些改变。1980年2月,刘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正式为刘少奇平反。
4
公社里的第十七把手
1982年,大学毕业的刘源来到河南农村工作,那是父亲刘少奇曾经战斗、蒙难的地方。刘源被派到新乡县七里营乡,当时叫七里营人民公社。刘源在公社17个正副书记、主任中排名最末。
当年在新乡县委担任领导职务、今年已经80岁的炎光亮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刘源的情景,仍记忆犹新。他当时只觉得这个北京来的年轻人,衣着朴素,“完全没有高干子弟的作派,一看就不一样。”
刘源在公社里踏踏实实干了一年。1983年4月,经新乡县人大常委会讨论,全票选举刘源担任副县长。在炎光亮的印象中,刘源待身边的人很好,不论大事小事,只要觉得自己能帮忙的就主动上前。另一位当年和刘源一起工作的村干部回忆说:“刘源吃穿用都不像高干子弟,农家有什么他吃什么,经常喝白粥啃红薯干。他跟村里的老乡们有说有笑,毫无距离。”
1984年,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刘源被新乡县人代会全票选举为县长。不到一年,他又调任郑州市副市长。几年里,主管经济计划、工业交通的刘源,几乎跑遍了郑州的区县、工厂。
5
直接提名当选副省长
1988年1月,河南省第七届人代会爆出一条大新闻:37岁的刘源在不是候选人的情况下,经人民代表直接提名,当选为副省长。100多名代表在推荐理由中说:“我们推荐刘源为候选人,并不是因为他是刘少奇同志的儿子,而是因为他谦虚谨慎,工作敢想敢干而又任劳任怨,有突出的政绩。”此消息一出,举国轰动,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例。
刘源自己也完全没有想到。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在郑州市分管开发区建设,正带队考察天津,就接到通知说,你赶紧回来,正推举你当副省长呢!我一听愣了。回来以后也无所适从,就闷在开会的那个招待所的宿舍里,不敢出门也不敢离开。后来说一投票就选上了。”
河南人民会堂里掌声四起,从代表席到主席台的6级台阶,刘源一步3个跨了上去,深深鞠躬,再鞠躬,抬头时已经泪眼蒙眬。“当选后,我感到压力非常大,责任非常大。因为我知道他们把这种重望寄托到我的身上,我上去如果干砸了,很可能把老一辈的名声都砸在里头。所以我就说,只有尽力去干。”
带着这种压力,刘源抱定“不能给父亲丢脸”的决心,更加努力地工作。上任后,刘源分管的是工业、交通和安全工作。在任的几年里,哪里遭了灾,有事故,他就马不停蹄地赶过去,探望伤员,安置灾民。
6
带领“最苦的部队”
1992年,河南省副省长任上的刘源进入军队,在武警部队水电指挥部担任政委,被授予少将警衔。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的迟浩田曾告诉刘源,他是作为“地方最优秀的干部”交流从军的。
尽管武警水电部队的条件非常艰苦,但对于从小就有“军队情结”的刘源来说,成为军人等于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刘源带领这支号称“中国最苦的部队”,建三峡、战边疆、上高原、下海岛,他身先士卒,埋头苦干,参与了几十项重点建设和抢险工程,被国家授予金奖,人称“金奖铁军”。1996年,这支铁军又荣获“世界屋脊水电铁军”的称号。
刘源深知部队搞工程建设非常辛苦,长年累月在条件艰苦的地区从事水电建设,有时还非常危险,所以他特别关心战士们,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一位部下老郭称刘源的带兵方式是“以情带兵”。
1998年,刘源晋升为武警总部副政委,负责水电、交通、森林、黄金等几个警种部队,依然是艰苦的地方,任务也更加艰巨。但他一干就是5年,终于不负众望,将这几支部队带上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2000年,他被授予中将警衔。
7
从少将晋升为上将
2003年,刘源调到解放军总后勤部任副政委。在老郭的记忆里,刘源对物质条件的要求很低。刘源每次外出办事,穿着非常朴素,看起来和工人差不多。有一次,刘源在大雨滂沱中从工地驱车数小时,赶到一座大城市,找了一家宾馆住下。前台服务员看见刘源证件上注明是少将警衔,但觉得这个穿着迷彩服、满身泥水的人像民工似的,与证件上的身份反差太大,怀疑是他冒充少将,便悄悄报了警。当地公安机关急忙将情况通报给公安部,公安部又与武警总部核实情况。折腾了数小时,前台服务员终于确信,面前的这个人真的是刘源将军。
2005年12月,刘源调任军事科学院政委。在军科院的日子里,刘源勤勤恳恳做自己的工作,从未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引来“围观”。刘源刚到任时,军科院的资金条件并不好,存在经费欠缺、干部住宿难解决等诸多困难。刘源一上任就想方设法,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
2009年7月,当了8年少将、9年中将的刘源,晋升为上将,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他颁发了命令状。2010年底,中央军委决定刘源出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他将在新的舞台上续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