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年来,从沙漠中走出的贝都因人卡扎菲上校,一直是站立在时代潮头的人物。
在崇尚革命的年代,他率领一帮小伙推翻了腐朽的王朝;在巴以冲突的血雨腥风里,他向西方发起了坚决挑战;到了尘埃落定的新世纪,他又选择与国际强权妥协,接受了几乎所有的国际规则和经济法则。
在这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动作后面,既有他适时而动的政治哲学和桀骜不羁的非凡勇气,也有被强权打压得有苦难言的辛酸和无奈——这就是一个西西弗斯式的贝都因人的最终宿命。
卡扎菲的四十年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上校发动了政变,兵不血刃。随后,他向全世界宣布:腐朽的伊德里斯王朝寿终正寝,崭新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诞生了。40年的执政之路,卡扎菲体现了戏剧般的两面。
执政前30年,他热衷于各种激进活动,被美国总统里根呼作“疯狗”,被小布什打入“支恐”阵营。他的反美“光荣史”比萨达姆更丰厚:上台后首先做的就是关美国的军事基地、将美国的石油公司国有化;上世纪80年代,当萨达姆因两伊战争跟美国眉来眼去,卡扎菲与里根却已是兵戈相向……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更是卡扎菲政权反西方的极致,他坚决抵制英美要求其交出洛克比涉案疑犯的要求,一对峙就是十年。
但执政后10年,卡扎菲变了。“9·11”后,他是第一个要求缉拿本·拉丹,并向美国表示哀悼的阿拉伯领导人;2003年,他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并对受害者家属进行补偿,自此,利比亚与西方的关系开始缓和;随后,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与开发的宣言,又使得西方与联合国取消了制裁;2006年,利比亚与美国复交了。
从因洛克比空难遭国际社会孤立,到成为华盛顿树立的“利比亚样板”,卡扎菲几乎经历了一场脑筋急转弯。有人说,是萨达姆的遭遇“震撼”了卡扎菲,有人说,是他赴西方留学的儿子影响了他的思维,但更大程度上,卡扎菲的改变恐怕还是出于实际的审时度势。多年制裁使利比亚损失巨大。虽然这个国家拥有大量石油,但他更需要资金、技术和市场,重新融入国际社会有利利比亚增强实力。
今年以来利比亚局势大事记
2月
16日,利比亚多个城市开始出现抗议活动,要求政府下台,抗议活动随后波及首都的黎波里。游行示威者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
20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发表电视讲话,警告说利比亚有发生内战的危险。
22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决定暂停利比亚参加阿盟及其所有附属机构会议的资格,直至其对本国人民的诉求予以回应。鉴于安全局势动荡,多国开始紧急撤离在利比亚人员。
26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及其家庭主要成员出国旅行、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等。
3月
1日,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中止利比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资格。这是联合国大会首次中止人权理事会某一成员国的资格。
12日,阿盟在开罗召开成员国外长紧急会议,决定促请联合国安理会采取行动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13日,继收复西部城市扎维耶以及东部的贾瓦德、拉斯拉努夫、布雷加等城市后,利比亚政府军开始向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及其他东部城市推进。
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18日,利比亚外长穆萨·库萨宣布,利比亚接受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立即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19日,旨在落实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利比亚的决议问题会议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阿拉伯国家联盟、欧盟等地区组织负责人及多国领导人与会。与会各方敦促利比亚立刻停火,否则有关各方将动用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迫使决议得到落实。
据新华社、《解放日报》
卡扎菲言论
外国军队对阿拉伯国家的占领绝不可能持久,外国军队必须离开阿拉伯国家领土。在外国占领下,自己不能进入自己的领土,这是极大耻辱。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尊严,要尊严地生活,宁可选择死,也不能在占领下生活。 —— 2010年6月14日
既然国际社会能够容忍以色列发展核武器,那么阿拉伯国家、“甚至巴勒斯坦”也应当被允许发展核武器。 —— 2009年10月26日
自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以来,世界上发生了65次战争,联合国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这些战争的爆发。安全理事会应该改名为恐怖理事会。
—— 2009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