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扛16年煤气罐供出博士养女
2011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汉扛16年煤气罐供出博士养女

 

“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一部讲述养父女深情故事的电影《搭错车》无数次催人泪下,一首主题曲传唱28年。

让我们把地点从台北切换到湖北孝感,时间从1983年推进至2011年,人物从哑叔阿美变为肖崇阳(老肖)和肖晶晶(晶晶)吧。现实版的《搭错车》不在信义区的眷村,而在孝南区的车站街,62岁的老肖,扛了16年煤气罐,一手一脚将养女晶晶培养成华农女博士。

老父的一天 起早贪黑萝卜白菜

9日清晨6时许,孝感市车站街民主三巷12号的肖崇阳起床了。随便扒了两口前天晚上剩下的米饭,喝两口开水,62岁的老肖便将三轮车从屋里推到门口,车上有3个空煤气罐。

在煤气站把几个罐子充满后,老肖立即骑上车给客户送去,半小时后,到了和平街的陈爹爹家。陈家在4楼,老肖把罐子搬下车后喘息了几分钟,“要休息好,然后一口气搬到他家,要是中途再歇,就费力了。”一个上午,老肖送了两罐煤气,赚了20元。

中午12点多,老肖回到家,拿出药瓶子开始吃药,4种药分别治癫痫、关节炎、骨质增生和高血压,都是五六元一盒的最便宜的药片。午饭是街上买的两个包子,晚饭是两碗米饭,一盘清炒白菜薹和几片泡萝卜。一块拳头大的腊肉挂在厨房灶台旁,这是春节后剩下的,老肖一直舍不得动,他想留给女儿晶晶清明节放假回家时吃。

捡来掌上明珠 贫寒夫妻苦中有乐

晶晶是老肖的养女,也是他24年来最大的希望。10年前妻子去世后,晶晶更成了他唯一的寄托。

1987年农历腊月二十四,小年,晶晶初来这个世界,就被遗弃在孝感190医院(现孝感四医院)。两周后,当地一女子祁春兰将晶晶抱回了家,这是晶晶的养母,养父就是肖崇阳。“那天我从棉纺厂下班回家,妻子正抱着晶晶,逗她玩,她在笑。”回忆起见到女儿的那一刻,老肖布满皱纹的脸上泛起幸福的笑意,似乎回到了当年。那时,肖崇阳38岁,从炮兵部队退伍后,进了地区棉纺厂,在食堂打杂。妻子祁春兰是个高中毕业生,由于身体有严重先天残疾无法生育,夫妻俩结婚几年一直未能如愿要上孩子。

晶晶的出现,给这对贫寒夫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他们太爱这个孩子了,爱到恨不得时时刻刻把她捧在手掌心。虽然这个家穷得无法给女儿买奶粉,但晶晶如同路边一棵顽强的小草,靠着养父母一口一口喂下的米糊糊,一天天长大起来。

家里添了一张嘴,妻子又基本没有劳动能力,老肖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周边邻居的生活境况正随着时代慢慢变好,而肖崇阳一家却仍在粗茶淡饭中艰难度日。

晶晶上小学后,老肖辞去了棉纺厂食堂的打杂工作,开始自谋出路。先拉了四五年的板车,1995年后改作给人送罐子气。

养母道出真相 坚强女儿不离不弃

无论家里生活如何艰辛,晶晶从养父母那里得到的庇护和宠爱,丝毫不少于其他孩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晶晶开始听到了邻居们的议论,甚至儿时的伙伴也嘲笑她,说她是爸爸妈妈从山沟里捡来的孩子。“妈妈,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吗?”不止一次,晶晶委屈地问妈妈这个问题。

孩子太小,祁春兰不敢告诉她真相。只能哄她,你就是妈妈的亲生女儿,然后牵着晶晶,去找那些孩子的父母评理。一次次,小姑娘都深信妈妈的话是真的。

真相在家里的一次重大变故后揭开。2001年5月,本有严重先天残疾的祁春兰没能抵抗住病魔,依依不舍地撒开了丈夫和养女的手,离他们而去。在去世的前几个月,祁春兰将女儿叫到床前,将事实说了出来:“你以前听到的那些议论,其实都是真的,你的确不是妈妈亲生的。”“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她那么严肃、郑重。”晶晶回忆说,在经历了短暂的震惊后,她拉着妈妈的手说:“妈,不管我是否您亲生的,我都是您的女儿!”

多年后的一件事情证实了晶晶对养父母的感情。2005年晶晶考上大学后,她的生身父母出现了,还曾托人到车站街周边来打听过,但被知情者挡了回去。晶晶后来知道这个消息,出于一种复杂的情感,她没有去寻找生身父母。

养母去世时,离晶晶的中考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当年的初三班主任邓昭群对这名爱徒记忆犹新:“换作别的孩子,这样的打击肯定会影响到中考,但这个孩子非常坚强,只请了3天假。”这年,晶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孝感一中。

发愤的女儿 勤工俭学保送读博

努力学习,无疑是晶晶回报养父母的最好方式。只要是熟悉肖崇阳的街坊,都知道他有个争气的女儿,从小学到初三,她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名,并且获得了一个学生所能获得的所有最高奖励。“阳光、开朗,而且成绩优异。”是老师们对她一致的评价。

2005年8月,晶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大四那年,被保送本校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预防兽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去年,又被保送攻读该专业博士学位。

读本科时,每月150元的生活费对晶晶绰绰有余,她说自己的开支是这样的:早、晚餐各1元,午餐2元,其他的就是买牙膏和洗衣粉之类的生活用品。除此之外,还真想不出有什么其他开支。除了外出勤工俭学,晶晶很少逛街,在武汉读书生活6年,她甚至还不知道武昌的徐东大街、销品茂在哪里。虽然一身的衣服价值还不到300元,但博士生晶晶的穿着得体、大方,在她灿烂的笑容里,无人看得出她曾经的身世背景。

为了给父亲减轻负担,晶晶上大学后申请了助学贷款,当过家教、卖过报纸和字典,还当过两年多的“摆车工”。每天中午和晚饭后,负责把3个宿舍楼前的几百辆自行车摆放整齐,每月可赚120元,再加上每年获得的奖学金,上大学后,她基本上不用再伸手向父亲要生活费了。

如今,除了扛煤气罐和吃饭,老肖生活中唯一的一点娱乐,便是每晚看一会新闻,一台21吋的老彩电,只能收到当地的一个地方台。上大学后,懂事的晶晶担心养父的身体,反复劝父亲再找个老伴,老肖却不愿意了,“女儿都这么大了,我也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何必再找人跟着我受苦。”

现在,晶晶最大的心愿就是养父身体健康,自己博士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好好奉养养父。上次回家时,晶晶带回了内蒙古籍男朋友,但她告诉老肖,毕业后要让男朋友留在湖北,因为她要照顾爸爸。据《楚天都市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