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广场、社区、校园电影
记忆里的广场文化盛宴
3上一篇 2011年3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露天电影:
记忆里的广场文化盛宴

朱玉婷 张亚琴/文
 

曾经露天电影是许多人记忆里欢愉的瞬间,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守候天黑,提一张小凳,早早地来到一片空地占据有利的位置。现在现代化的影院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看电影是一场视觉盛宴,但也许少了那么一点点的盼望和回味。露天电影院就像歌手郁冬的一首老歌在岁月里久久回响。

我家楼下的空地是一个电影院/在夏天的夜晚/它不再出现/如今的孩子们已不懂得从前/那时候的人们陶醉过的世界。

1925年合肥出现露天电影

据《安徽省电影志》记载,1925年,基督教医院的美国籍院长柯普仁为招待地方知名人士在住宅草坪上放映反映美国西部开荒情景的黑白无声电影。这也是电影在合肥地区首次出现。

从那时起,电影开始进入合肥人的生活,没有电影院,就在露天放映。在建国以前,安徽省、合肥地区也只是出现过零星放映活动,放映规模很小不成气候。新中国成立后,才揭开了安徽电影事业发展新篇章。

据相关史料记载,1950年中央电影局在南京举办电影放映人员培训班,当时的皖南、皖北行署文教处、总工会、中苏友协等单位都派出人员参加培训,结业归来后,各单位相继成立电影队,开始在全省工矿、农村、水利工地巡回放映电影。1952年6月皖南、皖北文教处电影队合并,在合肥组成安徽省电影放映队,下设11个放映分队,合肥占有区位优势,露天电影放映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少林寺》 创下历史纪录

“露天电影的特色在于流动放映,方便灵活,活动范围大,在电影普及时期,流动放映发挥了重要作用。”省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副总经理张爱华在谈到露天电影一度广受欢迎的原因时如是说。

露天电影放映中涌现出一大批红火一时的片子,如:战争题材影片《打击侵略者》、《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小兵张嘎》,喜剧片《李双双》、《月亮湾的笑声》,农村题材电影《喜盈门》,武打片开山之作《少林寺》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张爱华说:“特别是《少林寺》,放映场次、观众人次创下历史纪录,至今没有任何一部大片能够超越。”

为看电影村民通宵露宿

露天电影陪伴人们走过的岁月里,人们的观影热情是现在的人难以想象的。在如今很多电视剧里,仍能见到这样的露天电影镜头,田间地头人们三五成群,人手一张小板凳,结伴早早去放映点等着,时间一到,电影开始大家都欢呼雀跃。

在解放电影院放映员李平的记忆里,儿时的欢乐和露天电影是分不开的。李平自小就喜欢看电影,长大参加工作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但是他就选择了当一名电影放映员,“那时当电影放映员是很光荣的,去哪里都受欢迎,大家都会问问你有什么片子要放。”

刚参加工作时,李平在肥西三河电影院放映电影。“那时候从早上很早开始放映,有时候一放就是整整一天,大伙儿都很喜欢看,很多人为了看电影晚上就露宿在乡间的石板路上。现在的娱乐方式多了,再也没人为看一部电影通宵守着了。”

打工者的电影情结

露天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在许多人的心里更是一种情结。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支电影放映队只有一个人,一辆自行车和一套破旧的电影放映设备。它的创办者是一名进城务工者朱纯能。

舒城人朱纯能18岁时成了舒城县龙河镇电影放映队的放映员。后来电影没了市场,老朱也来到省城建筑工地打工。在省城打工期间,朱纯能亲眼看到不少农民工因为业余生活无聊,有的参与了打架斗殴,有的偷窃扒拿,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朱纯能产生了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农民工兄弟放电影的想法。

于是,便有了夏日夜晚工地上一个人的放映队,有了大家的免费电影。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