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庐州城霓虹闪耀,夜晚的灯火里有那么一些是属于电影的。
几度沉浮,几经沧桑。从1946年合肥市第一家电影院肥光电影院开业之时,又或者从更早的电影零星放映开始,电影走进了这座城。
对于这里的人们,总有那么一些观影瞬间,沉淀留存不可替代。
1946年合肥诞生第一家电影院
电影自1895年诞生,次年传入中国上海,而安徽最早的电影放映始于1908年外国人在芜湖下二街一带放映。合肥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肥光电影院建于1946年。那年9月16日,肥光影院正式开业,首映国产古装有声电影《孟丽君》。而在肥光电影院没有建立之前,合肥也出现过零星的电影放映。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第一个新建电影院——合肥市解放电影院于1950年动工兴建,1951年底建成,1952年1月1日开业。肥光现已不复存在,于是解放成为合肥影院老字号。
上世纪60年代初,电影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也掀起了电影放映的第一个高潮。电影也从那时候开始走进合肥人的记忆,陪伴人们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上世纪八十年代掀起高潮
安徽省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童加勃说,电影放映掀起的第二个高潮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人们看电影有很高的热情,电影院里也常常爆满,当时电影院的数量在合肥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上世纪80年代,电影发展到高峰期,合肥市(包括三县地区)电影院数量达到27家。“当时不仅观影人数多,电影院的数量多,参加影评的人数也是空前的。在当时,举行一个影评征文,全国能收到几万封的来信呢。”
童加勃说,那时候的电影热也是有原因的,毕竟那个年代娱乐设施少,可供人们选择的方式也就少,而且当年的电影票价也相对较低。
娱乐方式多样化电影走向衰落
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电影开始走下坡路了。很直观地表现就是,很多人不再愿意走进电影院去看电影,电影院的数量也急剧减少,一直到2000年前后,合肥仅仅剩下四五家电影院还在正常放映。
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娱乐项目增多,这对电影也是一个冲击。童加勃说:“当时的影院设施已经开始陈旧,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很多年长的人也宁愿选择在家里看电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好片子少了,那时候每年国产电影也就百来部,进口大片更少。1996年全年也就十余部进口片。”
在当时的情况下,许多老影院也就维持不下去了,有的将影院改造转作诸如餐饮等其他行业,有的剩下一个厅还在那,只是也不放映电影了。电影在那时候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电影的春天再次到来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02年,电影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春天。
身居合肥的人明显能感觉到,这两年合肥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现代化的设施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再次纷纷选择走进电影院。
童加勃说:“这两年看电影的人明显增多了,电影院也多了,这也是从2002年国家电影体制改革开始的,国家鼓励电影产业繁荣发展。而且现在每年上映影片的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去年一年在全国主流市场上的影片有526部,院线上映的就达260部,加上进口的40部大片,算起来几乎全年每天都有新片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