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8点半,2011年安徽首例同时也是宣城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赠者杨阳,在安徽省立医院输血科开始4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当天晚上8点,这份寄托着杨阳全部爱的“生命种子”,“乘坐飞机”前往湖南长沙,拯救那里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安徽与湖南,因为有爱,血脉相连。
我省今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赠者
杨阳现年25岁,目前在宣城市广德县一家私营企业做销售工作。他是2009年在北京捐赠的入库血样,后因工作变动回到家乡广德县。2010年12月,经确认,他与湖南省长沙市一名21岁的白血病患者HLA分型相合,接通知后,他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这个年轻的兄弟。
2011年2月26日下午,杨阳入住省立医院开始为期4天的药物动员,3月3日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后,所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被交至患者所在医院医生的手中,这颗“生命种子”当晚被运送至长沙,移植至患者体内。杨阳是安徽省2011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赠者,同时也是宣城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赠者。
捐献者:直到最后才告诉妈妈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了省立医院。躺在输血床上的杨阳很轻松地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感受:“刚开始的时候,好多朋友反对,称捐献造血干细胞很危险。今天捐献时一看,彻底打消疑虑。为避免交叉感染,捐献者的血体外循环时所经过的管道全部为一次性卫材,这就使得捐献者的血液安全有了绝对保证。虽然全身的血液都要经过分离机过一遍,好像很恐怖,实际上没有任何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觉,除了刚开始扎针时有点和献血的感觉相似外,捐献过程就和正常打吊针差不多。”
杨阳虽然表现轻松,但是一直陪在床边的妈妈赵阿姨担心不已。“他最后一次确定可以配上人家那边的血时才告诉我的,村里人一听都阻拦,说儿子一旦捐献,将来连老婆都找不了。亏了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说明,我才放心。”杨阳的妈妈是地道的农民,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儿子开始瞒着她进行,最后一次牵涉到采集后需要休息等事宜,杨阳瞒不住,才告诉了妈妈。
母亲:告诉更多人这个不可怕
昨天上午,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负责人张林瑞一直陪在赵阿姨身边,并向其耐心介绍捐献常识。赵阿姨对记者说:“你们不要报道我儿子,只需要告诉更多人,这个不可怕,正常人都可以去做。”
杨阳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昨日中午时分结束。晚上8点,汇聚着爱的生命种子由安徽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送往湖南长沙。
“我想告诉他,兄弟,我们虽然陌生,但是彼此已经血脉相连,我希望你和我一样健康勇敢面对一切,尽快康复。”按照目前的国际惯例,受捐者和捐献者之间的信息不能互通,杨阳表示,希望通过本报把自己的祝福和爱传递给对方。
相关链接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亦称“中华骨髓库”,隶属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管理。安徽分库于2004年5月建立,目前,安徽分库已在合肥、芜湖、宿州、淮南、马鞍山5市设立采集点。如果您的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请到上述5市的无偿献血车(站)上抽取6~8毫升血液,经HLA分型检验后,把所有相关资料录入中华骨髓库的计算机数据库中,这样您就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