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1964年,29岁的王玉明和工友们一起种下了梧桐树、桂花树等小树苗,此后30多年,他们一直坚持种树,约有100多种树苗最终扎根在原江淮仪表厂厂区和居住区。如今,这些小树苗已陆续长成参天大树。
1962年,这里是一片荒地
1962年,王玉明作为老师跟随沈阳第一航空工业工人技术学校搬迁到合肥。说起对合作化南路的第一印象,老人说,当时这里是合肥的郊区,“基本上都是荒地,除了少量野生的树木,根本找不到人工栽种的树木。”
1964年,我们种下第一棵树
1964年,江淮仪表厂建厂,王玉明来到该厂上班,由于该厂负责生产航空用仪表设施,对生产环境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环境一定要干净,灰尘要尽可能少。”而为了净化环境,厂里开始大兴绿化。
“经过层层审核批准,我们跑到苗圃拉了一大堆树苗回来。”因为树苗太多,苗圃的工人帮忙种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均由厂里的工人栽种,“从1964年起直到1998年,几乎每年厂里都要新栽一批树木,渐渐地厂里的树木种类达到了100多种。”
1993年,我们有了逸园
时光飞逝,到了1993年,为了让工人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厂里建了一个小公园,取名逸园。虽然规模不大,仅布置了简单的假山和长凳,可对于工人们来说,却是一方难得的休闲之地。如今,在逸园里,我们还能找到一些王老和工友们亲手种下的松树,“这些树我们一直舍不得动,只是偶尔对枝桠做一些简单修剪。”
岁月流转,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可记忆永恒,王老和工友们的青春梦想一直留在美好的记忆里。如果您家所在小区也有留存合肥记忆的建筑或者风景,欢迎您拨打本报热线0551-26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