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指出将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称小升初的择校,客观上刺激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加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2月24日《京华时报》)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主管部门领导,王司长敢于向自己分管的领域一些不好的现象大胆“开炮”,这种坦诚的胸襟和不回避矛盾问题的态度值得嘉许,但对于现在愈演愈烈的“小升初”竞争和收费之乱,王司长给出的劝慰家长的话还是让人不敢苟同。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小学生补课机构和一些“占坑班”打出的诱人口号。这张牌出得也非常的奏效,原因为何?
首先,这张“前程牌”打的非常精准,正中家长们的“靶心”。为人父母,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头角峥嵘。基础不好,何谈前程,所以,找准了家长心动的“命门”,不怕你不掏钱。
其次,起跑线一说在当下的中国,还真不是随便这么一说,这也是他们这些培训机构经过深入的市场考察分析的。我们都知道,当今的教育资源分配非常不均衡,先不说城乡之间,就是同一个城市里,同一个学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优劣分配那也差的远了去了。在公平和利益权衡下,很多具有优势教学资源的学校选择了“用人民币说话”,甚至在一些热门学校,即使你有钱,都不一定能进的来,你还得有人脉资源。
再次,根据孩子的学习规律来说,如果说小学和初中的基础打不好,指望他能在高中时代“树大自直”,好像基本上也没有这个可能,因为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解释,学习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关注过程,如果说在小学和中学时代没有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结构,指望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中时代学习成绩一下子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基本上也是个梦而已。
王定华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笔者认为,这句话没错,错的是这句话的语境脱离了现实,如果是在一个教育资源分布均衡的环境里,这句话非常正确,但如果在一个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的现实语境里,这句话就显得很可笑。
给孩子一个公平的起跑线,比说一些宽慰家长的话忽悠大家更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