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皖北 今向“旱魔”发起总攻!
我省关注可能出现 人畜饮用水困难
60岁老汉义务看守电灌站25年
3上一篇 2011年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60岁老汉义务看守电灌站25年

耿晖 记者 李尚辉
 

在涡阳县西阳镇解沟村记者看到,这里的小麦绿油油的,而且苗肥长势又好,根本看不出有旱情侵袭过。该村能够取得这次抗旱的胜利,不得不提到一位老人,他叫马素堂,今年60岁,25年前,在不顾家人的情况下,坚持要到野外义务看守一个损毁严重的电灌站,并把家安在了电灌站。那么,是什么让老人如此执着呢?

一座草房 就是他的“家”

春寒料峭的季节,记者清晨来到涡阳县西阳镇。

“山溪野径有梨花”,叩开虚掩着的木门,穿过一大片梨树林。在解沟村马庄自然村电灌站里,记者看见了正在忙于抗旱的马素堂,身上泥土未干的他喝了口酒,伸出满是老茧的大手,对记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冷啊,我每天早晨5点钟,就开始抽水了,手都冻得不听使唤了,只有喝口酒御御寒。”

在电灌站旁边一座漏着阳光的草棚内,锅碗瓢勺等一应俱全。马素堂爽朗地说:“电灌站就是我的家。”

今年60多岁的马素堂是马庄自然村的党员,1986年马庄村建好电灌站后,由于在野外无人看管,损毁严重到了报废的地步。马素堂听说后,就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搭了间草棚,把家安在了电灌站,一直不断维修、看管,伴随电灌站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

一声抗旱 春节没在家过

该村地处涡河南岸,不仅抗旱水源丰厚,而且水利基础设施较好。上世纪80年代,该村修建了3座电灌站,历经风风雨雨,至今完好,在每年抗旱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年大旱更显威力。

解沟村包点干部说,用电灌站抗旱浇小麦是大水漫灌能浇透,省时省钱,每亩用电费加上人员工资10元钱,浇灌效果也好。到目前,这座电灌站已经浇麦达1000余亩。

今年春节,正是抗旱保苗的紧要关头,马素堂等不得家里做好午饭,不顾老伴和儿孙的苦劝,拎起一口小铁锅就冲出家门来到电灌站。“时间不等人呀,我哪里能坐得下、吃得下!”

一个信念 要到干不动那天

20多年来,马素堂所看护的电灌站连一根螺丝钉都没少。他几十年如一日义务看护电灌站,服务群众,不图名利,不要报酬,在每年的抗旱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马素堂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一名普通党员的高尚情怀,受到了当地广大干群的赞赏。

当问及马素堂对电灌站还能看护多长时间时,他乐观地说,能看多久就看多久,直到干不动为止。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