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族管弦乐团首次赴美演出
Selina未婚夫阿中答记者问
从春风秋雨到春华秋实
3上一篇 2011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春风秋雨到春华秋实

记者 吴笑文
 

星报讯 他被文坛誉为“拼命三郎”、“温旋风”,他多年来出版发表了大量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仅去年一年,他以年近七十的高龄,连续出版了小说《春风秋雨》,散文《怀念沈浩》,报告文学《传承与超越》等六本个人作品集,他就是我省著名作家温跃渊。昨天下午,温跃渊的作品研讨会在省文联举行。来自全省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对温跃渊的创作现象和作品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温跃渊的6部作品集里,以长篇小说《春风秋雨》为代表作。这部作品反映的是三年困难时期,一群机械厂工人为解决吃饭问题而去办农场的故事。对三年困难时期的真实状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直白的描述,成功塑造了农工群体里的一系列人物。专家认为,这部长篇小说既表明温跃渊作为作家的良知和无畏,也充分展露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弥补了那个时代文学创作的空白,是温跃渊晚年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周本立(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用心的写作

对温跃渊的几个作品“奉命”写过几篇序,书中处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在长篇小说《春风秋雨》中,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他的散文集也葆有素常的文风质朴和情感浓郁,读来如汩汩流泉,却情浓似火。

温跃渊是文艺界的劳动模范,超勤奋的作家,他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自己,打造成多领域的作家,用文字表现出时代的变化。《春风秋雨》是我含泪读完的,少年经历的苦难跟我类似,很容易就打动了我,大胆真实地展现了大家不敢证实的历史,这很需要作家的胆识和批判精神。不过,作为作家的温跃渊,生活准备和学识准备非常充分,然而思想深度还不够,还需适当关注哲学与历史。

苏中(著名文艺评论家):春风秋雨中的凄风苦雨

大量作品的背后是对几十年生活热忱的奠基, 温老多部作品问世,是生活对他的回报,也是他努力创作的结果。

季宇(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生活的回报

一个人怎样才能延缓衰老,保持青春活力?从温老的身上我看到,坚持思考与创作是保持青春活力最好的方式。

黄书泉(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笔耕不辍 宝刀不老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