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最高智库面纱
2011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揭开中国最高智库面纱

 

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有两扇如果不留心看可能就会错过的、由南向北开着的大门,门口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特别醒目的牌匾,大门里整齐的坐落着几栋大楼,这里就是中国最高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所在地。

最高智库转眼间已经快要两岁了,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揭开最高智库的神秘面纱。

智库,出现于二战之后,也称“智囊团”,是指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主要为政府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最为国人熟知的,要属成立于1948年的“美国兰德公司”。

中国最高智库注重实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作为中国最高智库,它和中国乃至世界其他智库相比,有何特别之处?魏建国将其概括为两个字“实际”。

魏建国:我们在智库的成员选择上,和亚洲其他成员不一样,有三个结合:在职和离职领导干部相结合,比如有些在部委担任过领导工作,现在离职了,但他们有很多经验;我们也请了一些在职领导,他们对经济问题比较敏感。学者和企业相结合,企业领导不仅有央企、还有民营的,可以代表企业的方向说话。

中国最高智库阵容强大

有人猜测,这样看来,这个智库的阵容真不算小,规模估计也非常大,但其实,这个成立于2009年3月的智库“身材”非常苗条,专职人员一共只有60余人,而其中40余人是研究学者。

魏建国:大部分是博士后,在学术研究上,他们的背景和经历都非常丰富,有的在国外,有的在国内,特别是在一些项目都担任过非常好的领头羊。其他是做交流和服务的,下面的部门有很多,像交流部,主要负责对外,和智库交流,比如和美国基辛格传统基金会、兰德公司等都有很好的关系。

记者:能不能介绍一下专家团队的阵容?

魏建国:我们注重借助外力,就是把其他在这些方面有特别专长的研究团队或特别优秀的专家的思路收集起来。我们有更大的一支队伍,就是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理事们,190余个专家,作为我们最基本的力量。我们这40几个人对他们非常熟悉,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然后再交流,再把研究成果报给中央领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理事有190余人,理事长是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4位顾问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蒋正华、原国务委员唐家璇、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徐匡迪,还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北大教授厉以宁等8人作为执行副理事长身份出现,而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是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最高智库如何聚贤

这些重量级人物的研究成果又是如何为大家所了解?

记者:在国内,我们在各个行业都有类似专家团队,比如像樊纲(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这种专家学者。我们通过哪些方式将他们聚拢过来?

魏建国:樊纲不仅在外面是学者或在其他机构工作,同时也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我们有一些内容,都是请樊纲过来,共同策划,然后樊纲再选择需要哪些研究员。一些重大研究结果也由樊纲向外面宣布。有些大论坛我们也请樊纲主持。这些都是樊纲作为中心成员必须要做的,我们没有稿酬和报酬给他。

记者:他们的成果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出现的频率有多少?

魏建国:我们的一些研究报告是通过专家自己在电台、在网络上面进行宣讲。每天都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学者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在媒体上发言。

除了整合国内的专家资源,最高智库对于国际资源的合作,也颇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魏建国:我们的口号是“用最权威的人士,说最权威的话”。这是一个高端平台,他们可以进行很多思想交锋,他们之前也没有见过面,也与观众互动。这一期,2月23日,我们准备做大宗商品,请到了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竞争市场咨询委员会委员戴维,也请到了美国必和必拓公司首席执行官高瑞思,跟我们一起,当面谈谈现在大宗商品为何会涨价?涨价以后的趋势是什么?对中国和世界经济来说,美国究竟应不应该涨价?像这些高端的带有权威性的人员来参与论坛,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路,也让企业知道该如何去应对。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新闻链接

中国最高智库

2009年3月20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这家“白金级酒店”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正式成立。这个新智库的领导层,摆出的是一个“超豪华阵容”——理事长曾培炎,原国务院副总理。

执行副理事长8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经济学家厉以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魏礼群。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副理事长10人:香港国际商会主席冯国经、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中央外事办原主任刘华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徐荣凯、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秘书长魏建国,商务部原副部长。常务理事中包括中钢股份董事长黄天文、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裁王会生等大型央企负责人。

这样的人事架构,被另一家京城智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江涌评价为“阵容庞大,规格很高”,“几乎任何一位都是当下媒体所追逐的关键人物”。

新智库的“来头”也引人瞩目。

“这个新智库是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成立的,整合了原来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际合作中心和对外开放咨询中心两大智库。”参与国经中心筹建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温总理早就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仅靠经验,靠少数人的智慧是很难作出正确决策的,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这事实上为新智库成立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着眼于国际经济方面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研究,不断形成一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曾培炎在成立仪式上说。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