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阖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记者 王玮伟/文
溯源 元宵节的几种说法
一说,元宵节的出现是从西汉开始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元宵节是越过越隆重,又有“过小年”之称。
二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此风俗更是盛极一时。
三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流传 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
据流传,其实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节日。因为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可以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于是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成了一个交谊的机会,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为自己物色对象。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节订情,此为例证。
习俗 元宵节从古至今的传统
一、观灯,猜灯谜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花灯上悬有谜语,供人猜,流传甚广。
二、吃元宵
元宵是元宵节必备的食物,取“团团圆圆”的吉祥意思,不论南北,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都是各地元宵节的重要风俗。吃元宵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
三、舞龙灯
舞龙灯,也称龙舞。在古人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古人希冀得到龙的庇佑,舞龙灯也就成了元宵节的一项活动。
四、踩高跷、舞狮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舞狮起源于三国时期,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五、划旱船
划旱船,相传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
六、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七、逐鼠
主要是旧时养蚕人家进行,据说人们在正月十五熬好粥,放到老鼠出没的地方,边放嘴里还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八、送孩儿灯
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灯”与“丁”谐音)。
九、迎紫姑
紫姑又叫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十、走百病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