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现硫酸泼脸等行为
老农抓鸡送干部,感谢修通幸福路
万花筒
下一篇4 2011年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人民日报》记者实地调查宫小村“虐儿”事件
未发现硫酸泼脸等行为

 

据《人民日报》2月16日报道(曾华锋 朱磊 姜峰) 2月,宫小村这个仅有871人的皖西北小村,成为网民关注的一个焦点。一篇《调查:安徽阜阳拐卖虐待儿童成风 硫酸烧脸毒打致残》的文章在网上热炒。一时间,宫小村成为众矢之的。

事情究竟怎样?记者于2月11日赶赴当地,对村民、村干部、警察、犯罪嫌疑人、被解救儿童等进行了调查采访。

■焦点一:是否“长期大规模拐卖儿童”?

按照当地说法,那些被雇佣去乞讨的儿童叫“乡”,雇佣者叫“乡主”,带儿童外出乞讨的过程叫“带乡”。

记者两度进村实地调查。记者走访村民,大多表示这里曾经有过“带乡”的传统,现在基本见不到了。

据太和县公安局负责人称,连日来,公安机关组织百余警力会同民政部门以及宫集镇党委、政府,展开拉网式排查,依法调查处理了两起利用残疾儿童乞讨案件,刑事拘留1人,治安处罚4人。

■焦点二:是否“泼硫酸、铁笼子训练”残害孩童?

1996年曾经当过“乡主”的宫清河告诉记者:“孩子的父亲跟我一起在福建要饭,挣到的钱对半分,怎么可能去打骂孩子?”

记者走进宫小村“第一代乡主”宫效喜家,宫效喜的妻子李侠说:“打骂可能会有,但没有外面说的虐待小孩,太夸张了。”

14日,记者在阜阳市社会儿童福利院见到了被解救出来的楠楠、倩倩。10岁的楠楠长得胖乎乎的,活泼开朗,坐在轮椅上和其他孩子开心地打闹玩耍。太和福利院院长杨卫峰说,孩子刚送过来的时候身上很脏,工作人员给他们洗了澡,买了新衣服。通过观察,没有发现孩子身上有被虐打的痕迹,也没有看出心理、精神问题。

太和县公安局排查后称:“未发现泼硫酸、铁笼子训练等残害儿童的行为。”

■焦点三:是否“形成风气”?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带乡”的兴衰以2004年宫小村的宫清平被判刑为转折点。

“2004年以前,有一二十户‘带乡’的。”村党总支书记宫春艳说。据太和县公安局统计,2004年以来,该县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21起,解救被拐卖儿童24人。“这里面有很多儿童是卖给别人当子女的,而不是去行乞。”太和警方有关人士说。

“宫清平被判刑对我们震动很大。”宫清河对记者说,大家知道“带乡”有坐牢的风险后,逐渐退出。同时,国家免收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措施的出台,使种田的收入增加。此外,外出务工的也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的人,年收入也不比“带乡”的低。“现在‘带乡’的几乎没有了。”宫传文说。

网文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文中写有“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找到了署名作者,他承认,没有到现场进行调查。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