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省城三位老人非正常孤独离世,消息一出,令人扼腕叹息。几位老人的离世方式不尽相同,但境况有相似之处,那就是贫、病缠身,晚景不佳;寂寞孤独,缺少心灵的抚慰。病、贫,再加上精神孤独,三者纠结,使老人们感到了无生趣,遂变成了他们的杀手。心理问题,是促使他们非正常离世的重要因素。
我国目前1.67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确实面临着严峻的课题。一是“未富先老”,快速发展的老龄化造成养老资金总体上压力重重,城乡部分老人仍生活贫困,有的为糊口而从事沉重劳作;二是为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集居住、休闲、文化、生理心理康复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社会养老机构与需求之间严重错位:我国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每千人仅占10张,而发达国家占50~70张;三,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养老模式,而这种模式也面临挑战:其中城乡50%是子女离家的空巢家庭,就是子女在身边的,也有部分人或忙于生计,或疏于亲情,能满足老人基本物质要求就不错了,至于精神上的沟通、慰藉和疏导谈不上。生计无忧的老人中也有为精神孤寂而困扰的。不少老人为此生活得并不开心,幸福指数不高。近年政府推出了一些举措,情况较前好转,但仍问题多多。
现实发出呼吁:老龄问题应在文化、法律、政策、赡养体系等诸方面进行立体有效改革。笔者无法开出良方,只是想到:文化层面上,应大力倡导尊老和孝道为重的社会风气,让那些疏于亲情的子女们回归老人身边。法律政策层面上,应逐步满足老年人必要的物质诉求,解除其后顾之忧。应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动员各种力量投资兴办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街道、社区、乡镇应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让老年人享受基本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化权益和心灵抚慰。同时大力组建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作为养老机构、人员不足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