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是中国新年的一大传统,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里头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寄望和祝愿。如今,时代发展了,压岁钱早已不断更迭,变换了形式,但不变的仍是那份浓浓的年味和喜庆的心情。今年,你给出或者收到多少压岁钱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不同年代的记忆,重温压岁钱曾经的模样吧。
50年代:老赵,退休车间主任
压岁钱记忆:四分、六分、一毛钱
上个世纪50年代,整个国家都很贫困。那时候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孩子才会有属于自己的零用钱,也就是压岁钱。
退休车间主任老赵家多是按照年龄长幼来分配压岁钱,四分、六分、一毛钱不等。他作为长子,因为帮家里照顾弟妹,父母自然就按一毛钱的标准来给他。现在看来虽少,不过在那时候的孩子眼里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财富了。
60年代:王某,高中数学教师
压岁钱记忆:两、三毛钱
60年代,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差,王老师家算比较中等的,但压岁钱也只有两三毛钱,到了年初一出门玩之前又给收回去了。好不容易从母亲处磨到一点,还舍不得花。他和周围的小朋友们都有一个存钱罐子,本来计划着买很多东西,等压岁钱拿到手时,还是选择塞罐子里了。
70年代:林女士,某公关公司主管
压岁钱记忆:几块钱
70年代的压岁钱,对孩子来说,常常都是“过眼云烟”,而林女士也不例外,基本上都是在手里“捂”上一夜,第二天就乖乖上交的。偶尔父母“大发慈悲”给了几块钱零花,顿时感觉自己像个富翁一样。舍不得折旧了,把它们平展地夹在课本里,然后把课本压在褥子下面。半夜里起来撒尿,又翻开褥子看了看还在,这才安心地上床睡觉。
80年代:小范,国企职员
压岁钱记忆:几十块钱+好吃的+新衣服
到了80年代,家长过年给孩子压岁钱的数目也逐渐多了起来。小范家基本上每个亲戚都是给10-50元不等,除此之外,还有好吃的和新衣服。这时候,压岁钱已经有一部分可以自主支配了,他很有了一种成长的开心感觉。
90年代:丸子,大学三年级学生
压岁钱记忆:几百元压岁钱+心愿礼物
对丸子这种生于90后的孩子来说,比父母们开心的是,压岁钱的数目已经无需再操心,更需要烦恼的是,怎么花这些压岁钱。通常家里亲戚都会给她100元左右的压岁钱,而且还可以向父母要求比如电脑、学习机等心愿礼物,但是父母也常常以考试的优异成绩作为砝码来约束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