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接近尾声,受“民工荒”影响,全国各地悄然打响一场民工“截留战”。为留民工省内就业,我省出台诸多举措,而省外一些城市则主动出击,派客车来我省“截送”农民工返回。(见本报今日特别策划)
又见“民工荒”引发的“截留战”,我特想为“民工荒”叫好!曾几何时,当企业一边大肆挥霍着农民工这样的廉价劳动力而换取丰厚的利润,一边又对他们特别冷漠和刻薄;当城市一边尽情享受着农民工这样的城市边缘人所带来的便利与贡献,一边又轻视和鄙夷他们;尤其当国家一边极力鼓动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一边又没有相关配套的关爱措施,等等,这些令人憋屈乃至寒心的历历往事,真个是不堪回首!
农民父兄们的称呼也是几经变更,可谓历尽沧桑,真实反映了他们的人格地位和生存状态。记得上小学时,识字课本上是称“农民伯伯”,读中学时又变成“农民叔叔”,上大学时改为“农民兄弟”,再后来参加工作时是“民工”、“民工”、“民工”之声不绝于耳,最后演变成官方用语:“农民工。”可见,农民、农民工当下在城里乃至社会中的地位仍然不是那么高贵。
但事实上,我们的父兄般的“农民工”们,吃的苦最大,遭的罪最多,受的气最狠,就说那一张进城务工的“暂住证”,与其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护身符,倒不如说成了他们的一道“紧箍咒”。本来有它也遭人白眼与冷遇,没它就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方方面面的大盖帽们,让农民工们担惊受怕,不得安宁!
事实上,“民工荒”折射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力资源匮缺,反映了结构调整所面临的新形势;由是,“民工荒”必然提升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出他们劳动的真实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工荒”无疑是大好事!
我在为“民工荒”叫好的同时,由衷期待更多的对于“农民工”的尊重与关爱之举,期待更多人对待农民工真心诚意敬佩的德性,千万不要等到“民工荒”了才大动恻隐之心而发慌!对比如今一些地方实实在在看重农民工的做法,我们着实应该反思:我们究竟还有多少类似“农民工”待遇的问题尚未解决?我们什么时候不再出现“民工荒”?!我想,各地各级的执政者,各领域各部门的管理者,理应从最切实际的“小事”做起,这样才可取悦民众,才可感召社会,才能凝聚人心,才能有利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