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尚未消融,在安徽东鑫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在建的高楼,一群安徽籍农民工仍在紧张忙碌着。年关将至,因为赶工期,一批农民工兄弟不得不留下来,东鑫公司承诺:春节的二十天,一天的工资抵平时三天。
“想家,家里人都盼我们过年回去,但工期也不能延误啊,接手一个工程就要按要求完工,这是信誉。”21日,记者在上海走近了这群农民工,感知他们在参与上海大建设中的点点滴滴。
工作强度:搬钢筋,手套两天就磨烂一双
22日一大早,天空放晴。由于前两天降雪的原因,气温仍然很低。记者来到上海市淮海路与襄阳路交叉口的一座在建工地,偌大的工地上,几十名农民工正在干活,施工现场偶尔能听到机器轰隆声。“很多农民工都回家了,现在工地上只有少数农民工,因为要赶工期,有一部分工程进度必须赶上。”寒风中,工地的门卫搓着手对记者说。
在工地最西边的一座在建大楼下,一台大型掘地机正在工作,两名农民工在一旁帮着搬运钢筋。记者在边上拍照采访不到5分钟,已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了。当记者问他们冷不冷时,一名农民工哈着气说:“这是重体力活,身上倒是不冷,只是手脚冰得很。”
记者注意到,他们手上的手套已经被磨得看不出本来面目了。旁边正在搬钢筋的工人对记者说:“干这活,最费的就是手套,搬运钢筋差不多两天就磨烂一双。”透过每一双磨破的手套,记者看到了他们冻得通红的手指。
工作环境:脚太冷,穿着胶鞋热水里泡下
在项目部潘经理的带领下,记者跟随着他走上了这座大楼。据他介绍,这栋大楼整体已经建设完毕,现在主要是内部建设和装修。
记者发现,空旷的大楼四处通风,有些楼层内积满了水,有些已结成了冰,而工人们却只穿着单薄的胶鞋在施工。由于胶鞋是皮质,遇凉则更凉。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些工人实在忍受不了脚下的冰水,就事先准备一桶热水,当脚冻得不行时,直接穿着胶鞋把脚放进热水里泡泡。
“这种方法很好用的,热水烫下胶鞋,半天脚都是热的。”一名姓张的工人笑着说,“由于地面水太多,只能穿胶鞋,不然穿别的鞋会被浸湿的。用热水泡脚这种办法还是我想起来的呢,效果挺好的。”班长查胜利在现场指挥工人干活,今年36岁的他,家在铜陵市东联镇,在上海从事建筑行业有13年了,当初闯上海时,他还没有成家,通过自己的打拼,他结婚生子。在东鑫公司,他从一名普通工人升为公司的管理层,带领70多名农民工。“这是大上海,要想有所作为并且能挣到钱,不吃苦不努力怎么可能?”通过自身经历来激励工人,查胜利认为效果很好。
查胜利说,他们公司先后参建了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城二期、北外滩大酒店、宝莲城、徐汇苑等大的工程,他与安徽籍的农民工兄弟一起转战上海,一幢幢高楼崛起的背后,有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这是抹不掉的印记,再苦再累也值得。
查胜利说,他的两个孩子都很小,在电话里吵着要他回家过年,但他是班长,怎么可能丢下其他的农民工兄弟,自己跑回家呢?
居住环境:工地上,有单人床还有夫妻房
随后,记者在两名民工的带领下,来到了他们居住的地方。两排简易的活动板房,搭建在大楼的第一层,板房内就是他们的“避风港”。在两排板房中间是一条过道,而这条不到3米宽的过道内到处是积水,时不时楼上还往下滴水。在两排板房中间,民工们搭起了一些竹竿,上面挂满了洗干净的衣服。
记者随即进入一间宿舍,室内虽然面积很小,但是整理得很整齐。4张床、1个桌子,桌子上摆满了一些生活日用品。由于居住环境十分潮湿,外加大楼尚未竣工,宿舍内明显可以感到阵阵寒风。而记者发现,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他们的床上却只有一个薄薄的棉絮,铺在床板上的竟是一张草席和一个床单。一个黑得发油的枕头旁边还摆了一本没有封皮的小说。“不冷,习惯了!”一个农民工笑着说。
相比寒冷的单人床,来自无为的张修华和钱群翠夫妇算是幸福了,公司专门给他们安排了夫妻房。张修华是1996年来上海工地从事电焊工,老婆成了留守妇女。一年后,张修华向公司提出要将老婆接来一起做工,否则他也不来了。虽然公司从来都不安排女工,但考虑到电焊工不好找,便破例答应了他的要求。
“刚开始有点难为情,工友们都笑话我离不开女人,但后来想想他们是羡慕和忌妒。”张修华笑着说。
在张修华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他居住的夫妻房,发现其间别有洞天。宿舍中间一个红色的木板把宿舍一分为二,木板上悬挂着一面镜子,每个房间内摆有一张大床,被褥叠得非常整齐。宿舍内还有一台电视机。室外的光线通过红色的窗帘照射进来,满屋红光。
本来很小的宿舍怎么还被分成两间?原来,这间宿舍内住的是两对夫妻,当时另一对夫妻正在里屋看电视。当记者问起,房子这么小,会不会显得拥挤时,钱群翠笑了,她说,两家人相处得很和谐,只是房子太小,加上是用木板隔开的,隔音效果不好,“都不敢弄出动静来,大家很不好意思,但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今年过年,张修华和钱群翠夫妇也将留守在工地,除夕晚上,他们计划去黄浦江边,估计那里会燃放很多烟花,大上海过年也一定会很热闹。
朴素愿望:挣够了钱回家说门亲事
查龙豹到上海工地打工有七个年头了,在没来上海之前,他在铜陵市流塘乡的老家做点小生意,曾经谈了一个女朋友,但最终因为拿不出彩礼钱而告吹。
受此打击的查龙豹决心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挣钱。经人介绍,他来到了上海东鑫建筑公司,一直做到现在,平均每年三万多块钱的收入。前年他用打工挣来的钱,在老家盖了一幢两层楼房,再挣两年的钱,他就计划在老家托人说门亲事,毕竟他已经过了三十岁了,再不成家的话,以后就更难了。
查龙豹坦言,能让他留下来过春节,主要是这二十天,一天的工资抵平时三天,“算一算,光是春节,就能挣到8000块钱。吃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早一天能成家。”他说。
付石林是来自无为县泉塘镇的农民工,他告诉记者,他到上海已经四年了,除了在附近的中山公园玩过一次,其他好玩的地方都没去过,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在工地上,“出来就是想多挣几个钱。”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他的工资差不多有4万块钱,在上海吃饭、打手机需要花费一万块,其余三万块带回家,有一个小孩还在读大学,一年的费用需要一万五千块,再除去家里的开支,略有一点节余。
今年过年,付石林决定不回家,继续留在工地上干活。“春节二十天,一天抵三天工资。主要是老板人不错,主动带头留下来。”谈及新年的愿望,付石林说,今年儿子就要毕业,是学印刷专业的,希望儿子能顺利找到一份工作。
付石林今年49岁,再干5年就要回家了。因为公司有规定,超过54岁就必须离开。“回家种点田地,带带孙子,这是我未来的生活。”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