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站了,笑容在脸上荡漾
2011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到站了,笑容在脸上荡漾
记者乘L69次列车体验民工兄弟回家的感受
民工兄弟们走上回家的班车
列车到站,民工们笑了
 

从北京站启程,到达目的地亳州站,这中间要经历10小时的漫长回家路。一路上,有喧嚣、有感动、有落寞、有幸福。记者提出送几位农民工回家,却遭到他们的提防而拒绝,这或许正是他们弱势群体心态的真实体现。

为了省钱,夫妻俩站着回家

按照原定的计划,记者在车厢内,寻找一位在北京打工的安徽老乡,并陪同这位农民工一起,返回到他的家中,采访其与家人团聚的场景。

记者首先注意到了一位来自太和县的农民工老乡,他和妻子一起,带着几个大包裹,记者上前询问得知,这位老乡姓郭,今年是在朋友的介绍下,刚来到北京打工的农民工。主要负责家具装修的工作。由于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平时根本接不到什么活,因此收入方面,也是格外的寒酸。妻子在北京的一家纺织厂当学徒,每月的收入还不足1000元。扣掉房租,两人日常的生活开销,都很成问题。现在到了年关,夫妻两人临时凑了点钱,决定返回老家过年,年后就不再来北京打工了。为了省钱,夫妻两人只能买无座的车票,一路站着回家,而到跟记者交谈时为止,他们已经整整1天没有吃过东西了。至于下了火车后,该怎么赶到蒙城,两人还都没有打算。“下了车准备先到亳州的表弟家去一趟,看能不能借到点钱,至于怎么回家,到时再说吧。”郭师傅跟记者这样介绍说。

当记者提出,要找一辆车送他们回家时,郭师傅却说什么也不愿意,甚至说出了“我即使走回去,也不坐你的车回去”的话来。见此情况,记者只得放弃最初的打算。

记者数次被当成了“骗子”

记者又继续寻找在亳州下车的老乡身影,但这个过程却并不顺利,数次被当成了“骗子”,遭到了冷语对待。

在记者车厢隔壁的一节车厢内,记者联系到了一位在亳州下车,在北京从事保安工作的耿师傅,这次吸取了刚才的教训,记者首先表明了身份,并将此次报道活动的安排和意义,都详细向耿师傅介绍了一遍。耿师傅也表示了理解,并答应了记者的请求。记者当即到自己的车厢内,取出电话与亳州记者站联系,并约好了一辆车,在火车站的出站口处等待,送耿师傅回家。但没想到,在记者返回车厢后,耿师傅的态度却忽然来了个180度的转折。“耿师傅,我们已经安排好了车辆,等下车我们就一起走,好么?”记者问道。“你安排好了车,管我什么事?”耿师傅一脸冷漠的回应道。 “耿师傅,我这里有证件和名片,可以给你验证一下。”记者试探性的问道。“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啰嗦?我警告你,别跟我说话了,再说小心我对你不客气!”耿师傅说完,就转过头去再也不理会记者。记者注意到,在耿师傅身边,坐着同行的2个同伴,此刻也是一脸敌意的看着记者。

眼见气氛越来越僵,记者无奈之下,只得跟列车上的乘警协商,由乘警出面,替记者证明了身份。耿师傅这才消除了对记者的冷漠态度,并表示,自己也是害怕记者是坏人,才会如此提防。但经此一闹,耿师傅是说什么也不愿意让记者送他回家了。

在此之后,记者又陆续找到了几位老乡,但无一例外,记者提出送老乡回家的请求,均遭到了拒绝,甚至数次被当成骗子对待。无奈,记者最终放弃了送老乡回家的计划。

安全到家,比什么都重要

次日下午1:50 ,经过近10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亳州。为了记录农民工们终于到家的心情写照,记者第一个下了车,早早赶到了出站口等候。没过多久,就看到成群结队的农民工兄弟队伍,向着出站口涌了过来。虽然在火车上度过了整整10个小时,但从他们的脸上,记者却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倦容。有的,只是终于回到家中,那份难以言喻的喜悦。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挂在嘴边的微笑显得格外的美丽。

农民工们出站后,抑或乘坐老家专门准备的迎接班车离去;抑或在车站前的月台上,踏上开往自己家乡的专程班车;或是三五成群的一起,包了一辆出租车,共同结伴回家。在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内,原本拥挤的农民工队伍,就这样各奔东西,向着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的方向,四散开来。

记者采访了一位即将踏上班车返乡的农民工兄弟,请他谈谈回到家乡的感想。“终于下了火车了,但离家还是有一段距离啊,我现在上车,到家大概还要4、5个小时左右,估计等真到了家,天都该黑透了。”这位农民工兄弟向记者介绍道,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补充说:“不过能安全到家,比什么都重要。顺顺利利到家,过一个安安稳稳的年。等到了来年,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说话间,这位师傅将最后一件沉重的包裹,费劲地抬到了班车的行李架上。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一身轻松地踏上了回家的班车……

整个路程到了这里,也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但不用多久,这些农民工会再次踏上旅程,重复这10小时走过的路。而20万像他一样的农民工,都会在春节前后,来往于安徽和北京之间,年复一年……

他们是最朴实 最可爱的群体

5天的采访活动结束了,从踏上旅程的踌躇满志,到结束行程时的五味杂陈,心情、心境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仔细想来,整个采访,似乎偏离了出发时所计划的,一路护送农民工回家过年的主题。但记者依然觉得,这次的采访是充实的,是成功的。坐在家中想的计划再好、再圆满,也还是比不上真正跟随农民工兄弟们一起回乡,所体会到这样真实。

是的,真实,这就是记者对于农民工最直接的印象。他们拿着微薄的报酬,日夜奋斗在城市建设的第一线,流血、流汗、勤劳付出,却时常得不到尊重,甚至受到歧视的眼光;他们是可爱的,丝毫不做作,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辛苦了一年,马上就要回到家中,这份喜悦写在了每个农民工的脸上。他们在路途中,时常聚在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声嬉闹,开始时,可能会让周边的人觉得有点吵,但最终,总是会不由自主的被他们感染,不由自主的跟着他们一起开心起来;他们是敏感的,面对陌生记者企图送他们回家的请求,他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提防、拒绝。但转念一想,如果我们换做他们的角度,面对一个陌生人忽然的示好,也肯定会第一时间多一个心眼,想着对方是否另有所图。一个群体越是弱势,自我保护的意识就越强。这样看来,这种下意识提防和拒绝,却又恰恰是农民工弱势地位的一个体现。

和农民工兄弟们一路走来,记者的心情,也如同过山车一般,经历了感动、愉悦、疑惑和落寞等多种情绪,但到了旅程真正结束后,在真正贴近农民工,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后,除了理解,更平增了一份对于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尊重。在这样一个略显浮躁的社会,就是这种单纯、真实的感情,往往才最能打动人心。而尊重,第一个前提就是了解。通过记录农民工回乡途中的点点滴滴,把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读者们,让人们对这一群体多一份了解,我想,这,才是这份报道的最终目的吧。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