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干部任用路线图: 官员任免制度化
2011年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0干部任用路线图: 官员任免制度化

 

2011年1月20日,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为今年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定调”。记者注意到,从基层多选人,向基层多发力,成为2011年公务员管理的重头戏。

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强调,要继续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的结构。

有业内人士指出,整个2010年,在干部任用方面的各种新举频出,其中不乏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变革性“举措”。

任免“常规化”

“50后”成政坛中坚力量

早在2010年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即发布任免公告,对部委官员进行集中调整,拉开了2010年官员调整的序幕:

外交部方面,由崔天凯、傅莹、翟隽3人出任副部长;

上海海关关长孙毅彪接替孙松璞,担任海关总署副署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黎明接替杨健强,出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国新办七局局长董云虎同时出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中央统战部办公厅主任常荣军升任中央统战部秘书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秘书长赵涛升任秘书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主任张树军晋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秘书长。

公开资料显示,被免去职务的官员中,许多已超过60岁。而在新任者中,如新任海关总署副署长的孙毅彪,其学位是博士,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新任国新办副主任的董云虎则曾是中央党校教授。

评论界普遍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此轮调整体现了10年来官员人事制度改革内容的常规化:一是严格干部离退休制度,二是干部的知识化与年轻化。

继中央部委官员调整之后,地方干部任用调整密集展开。在两天时间内,4地官员纷纷履新:

2010年5月31日,袁纯清出任山西省委书记,原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调任安徽省委委员、常委、书记;甘肃省省长徐守盛调任湖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省长人选;陕西省副省长赵正永任陕西省代省长。

对此次地方省部级官员的调整,学界各有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莫纪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官员的任职都是有期限的,这是进行频繁调动的一个原因。另外,对于中高级干部来说,必须要有几个地方的工作经验才能掌握大局,这也是此轮干部调整的一个原因。

2010年8月中旬到8月底,被社会称为第三轮官员调整的任免工作展开。

8月16日,国务院任命高虎城为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钟山兼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为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副部长级);

8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栗战书任中共贵州省委委员、常委、书记,江苏省原常务副省长赵克志任中共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8月24日,李荣融被宣布卸任国资委主任,由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接任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一职;

同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支树平接替王勇担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一职;

8月27日,王宪魁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

短短十天左右的时间,中央进行大幅人事调整,涉及贵州、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北、辽宁、甘肃、陕西8省以及国土资源部和工信部等多个部委的10多名干部。

与第二轮官员调整相同的是,此轮任命的省部级干部皆为“50后”。对此,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这也是2010年省部级官员调动的一个新特点,显示出“50”后干部将成为未来时期中国政坛的中坚力量。

“从上到下”

基层经验受到空前重视

2010年10月15日,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正式开始。

不过,不少原本“信心满满”的报名者被一个门槛拦住。

而这个门槛就是在2010年官场选拔过程中屡次出现的——基层工作经验。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要求,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应达到70%以上;对招考人数较多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种项目计划的部门,拿出一定职位招考适当数量的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项目的人员;对招考职位所需要的基层工作经历进行重新界定。

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将确保高素质的基层工作经历人员录用到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

有业内人士指出,2010年,基层经验被提到了历史新高度。

与此同时,地方公务员的任用、选拔等也搭上了“基层经验”这趟车:

重庆市在2010年年初提出,要求机关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和工作时间不得少于80天;机关处级以上干部每人对口联系1户企业,与1个企业班组结对。机关干部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每人每年帮助企业解决一个以上的具体问题。如果干部“服务”基层工作不到位,可能被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江苏省在2010年年初的公务员招考中首次明确,省级机关招考职位除部分专业性较强或难以从基层选调的人员外,主要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南京市市级机关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计划职位达50%以上。

中央66名司局级干部到地方交流任职更是被认为是中央注重基层经验的标志性事件。

制度“护航”

布局更重机制建立

国家在2010年如此大密度地调整干部任职,被舆论普遍认为是在为下一届干部任用布局、培养后备人才。

“国家加大对官员的调整还有着另一层特殊的含义,就是中共‘十八大’马上要召开,因此国家才会加大对官员的调整。‘十七大’会议召开之前也是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是与中央布局有关系的,中央也是从全局的角度来进行调整的。”林喆说道。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这一轮的布局调整中,有关部门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常态机制的建立。林喆说,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重要保障。    据《法制日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