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当前物价上涨的“推手”?
陈光标赴台行善坚持当面发钱
16名行贿买官者未被免职遭质疑
教育部发布2011年 第1号安全工作预警
国家发改委称去年 实现价格调控目标
下一篇4 2011年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谁是当前物价上涨的“推手”?
权威专家评说2011年中国物价形势
 

国务院在部署今年一季度工作时,把“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放在首位。2011年中国将面临怎样的物价形势?谁是当前物价上涨的“推手”?当前的货币政策会否引发经济“滞胀”?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厉以宁、樊纲、巴曙松等权威专家。  据新华社

谁是当前物价上涨背后的“推手”?

(观点一)经济学家厉以宁:当前物价上涨属于“成本推动型”。主要由四种原因造成:首先是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其次是农产品供不应求引起整个成本上升,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引起物价上涨,最后是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除了成本推动的因素,还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交织在一起。

(观点二)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流动性宽裕是2011年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这导致食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成物价上涨的“第一推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也起到推动作用。

(观点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这次物价上涨的直接导火索是去年第四季度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所致,蔬菜价格带动食品及相关价格上涨,使得CPI节节攀升,并超预期。但蔬菜和食品价格带动的CPI上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将会在2011年初稳定下来。

记者点评:成本推动,货币超发,农产品短缺,气候灾害,进口原材料涨价,经济增速过快……此轮物价上涨也许是多重因素“厚积薄发”,不同专家的观察视角各异,反映当前通胀问题复杂,单一药方难以“药到病除”。

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能遏制通胀?

(观点一)诸建芳:出现通胀,主要是货币发行过量。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有用,但不会短期内立竿见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传导过程。

(观点二)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通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因为劳动力成本推动等一些基础原因,调控通胀的难度加大。

记者点评:2011年,持续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无疑将减弱通胀的货币推手。另外,统计显示,工业品17%的增值税率名义上由企业缴,实际转嫁给了消费者,抬高了商品价格水平。因此,面对成因复杂的物价上涨,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资产价格,抑制通胀预期,但要使商品价格整体回落还需多管齐下。

能否实现既保增长、又防通胀?

(观点一)巴曙松:2011年物价仍然处于“大致可控”的范围,目前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风险,尚未形成高位通胀的现实,而且当前物价上涨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蔬菜和粮食领域,尚未全面扩散,不必过度担忧。

(观点二)诸建芳:2011年物价总体走势将“前高后低”。上半年物价会延续2010年下半年较快上涨的势头,CPI会在4%以上;下半年在加强调控的情况下,物价将回落至3%左右。预计全年CPI上升3.8%。

(观点三)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2011年最需要担心的是,出现高通胀率、高失业率和低增长交织的经济“滞胀”。当前通胀压力在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加大,部分城市房地产泡沫在加大,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这“四个加大”有导致经济“滞胀”的可能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记者点评: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通报2010年经济年报时承诺:“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在2011年把物价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如何既防止发生通胀、又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对政府而言无疑是个考验。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