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近七千考生昨“仿真高考”
2011年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近七千考生昨“仿真高考”
本报中高考名师辅导专家库成员点评试卷
苏卫兵 记者 桑红青
 

昨天,备受关注的合肥市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简称“合肥一模”)开考,该市近7000名高三应届毕业生在合肥一中等七个考点参加了统测,其余高三学生在各自学校参加了考试。依照规定,此次模拟考试采取“仿真高考”模式进行,考场要求一人一座,两人监考。据介绍,此次模拟考试由合肥市教育局统一命题、制卷。

为了考生更好地掌握一模各科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及时查漏补缺,本报中高考名师辅导专家库成员第一时间撰写了一模分析文章,希望对考生后期复习有所启发和帮助。             

语文:“入园难”

等本土题材很给力

合肥七中 黄友祥

试卷评析:

试卷很具有地方特色

无论试题选材,还是题目设计都体现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引导考生的正确价值取向。比如小说阅读第12题父亲面对自然表现出的平和、淡定,第14题第一问结合文本和阅读经验谈谈对生命的认识,第18题对社会幼儿“入园难”问题的关注等。同时,试卷彰显地方特色。小阅读“黄梅戏的抒情性”地域色彩浓厚,古文阅读作者刘大櫆和文中的倪司城皆为桐城名人,第18题涉及我省关注幼儿“入园难”问题等。

考查的知识点分布面较广。语言知识和表达考查了字音字形(合考)、成语、病句、分析概括材料(第18题)、连贯(第19题)、准确、鲜明、生动(第20题)等。小说阅读考查了学生对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及意蕴的欣赏。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了对文章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对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古诗阅读考查了诗歌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及态度,古文阅读考查了实词、信息筛选、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文言的翻译。

作文题材明“窄”实“宽”。此次虽是命题作文,但可写的题材很多,如自然与社会、顺境与逆境、欢乐与痛苦等都可看作是“恩赐”。体裁亦没限制,既可记叙,也可议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泛泛而谈,而要往深度开掘。

复习建议:

要有侧重地进行二轮复习

1、文理兼顾。“一模”后,一定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好各科复习时间,有侧重地进行二轮复习。

2、点面结合。记忆“错误率高”的难点、“再现率高”的重点,针对薄弱点练习,保证每周限时完成一套综合练习,坚持练习整篇或片段作文,努力促成作文写得或深刻、或充实、或有文采,或力求创新。

英语:试题不偏不怪难度不大 合肥七中 李跃鹏

试卷评析:

素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

合肥市2011年“一模”英语试题不偏不怪,总体难度不大,试题设计语境化,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素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试题比较全面、科学地测试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对高三后期的复习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听力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听材料的主旨和细节信息的识别与理解,适当考查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说话人之间关系等。

单项填空题强调语言的情景和语境,试题设计难度合适,题干简洁但能创设一个较为完整的语言情景,避免单纯考语法知识,体现了重基础和覆盖面广的特征,突出了重要考点即动词的相关考点。

完形填空题的材料是一篇说明文,内容介绍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供英语学习者选择的英语词典愈来愈多。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在阅读短文的基础上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多数题目让考生逾越句子层次选择答案。

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对书面英语理解、推断和鉴赏的综合能力,阅读文章遵循高考命题“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选材原则。

任务型读写选择的阅读材料是一篇介绍英国酒店业发展所面临挑战的文章。试题设计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综合概括的能力,要求考生对阅读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归纳要点并根据表格的形式把加工后的信息准确、有序地表达出来。书面表达题要求考生用英语写一封书信,谈谈中学生使用iPod的情况。写作任务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

复习建议:

注意解题技巧和思维的训练

“一模”考试试题完全按照去年高考模式命制,而应届考生一轮复习尚未结束,2011年高考说明尚未出台。如果成绩不甚理想,千万不要失去信心。只要考生在后面四个多月能端正学习态度、注重方法、跟着老师安排扎实有效地复习,就一定能有较大进步。笔者特提三点建议:1、坚持抓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内容复习;2、熟练掌握《2010年高考英语说明》规定的词汇;3、注意解题技巧和思维的训练。

地理: 难度适中利于优秀考生发挥   合肥七中 杨会杰

试卷评析:

难度适中,联系省情

在突出主干地理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和对地理热点的关注程度。全卷自然地理约占60%,难度适中,利于优秀考生发挥。

第1题,考查考生逆向思维能力,题目信息给的是昏线,但要求学生判断日出时间早晚。考生若知道冬季晨线是东北-西南走向就不难得出答案;第3题考查考生的空间思维素质,这是一个斜坡上的谷地;第21题第⑶小问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命题专家高人一筹,不考查有几条最短线路,各沿着什么方向走,而是直接告诉考生有四条,否则绝大部分考生可能只能答出先南后北和先北后南这两条线路,遗漏了关键的向东北和西北两条线。

第1、2题和第23题,考查了对地理热点的关注程度,23题还联系我省省情,考查乡土地理。

复习建议:

进行必要的审题训练

紧盯自然地理五大规律和四大人文区位不放,这些主干知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基石。关注热点区域及其特征。如: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会都市圈、日偏食、上海世博会、朝韩炮击、南方冰雪、胡锦涛访美等。

进行必要的审题训练。审题要有一定的程序。一审主题,先找“主语”—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接着找“定语”——锁定概念内涵外延,找出目标项,然后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二审材料;三审题分;四审图形。对于有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可掉以轻心。

在平时练测中要学会使用准确学科术语,学会言简意赅地表述答案。

化学:试题不偏不怪但“有点活”    合肥七中 吴国权

试卷评析:

试题鲜活且不偏不怪

紧跟形势,以STSE方面的命题、信息给予题、探究题(1、21、22题)为骨架,并以它们为载体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全卷与新能源以及环境保护方面问题被摆在突出的位置。

试题鲜活有生命力,且不偏不怪,重点知识覆盖面大,得分点增多。

客观试题18个72个选项44分,涉及的内容是氧化还原,化合价,离子半径的比较,实验操作或装置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洗气,摩尔溶液配制过程中容量瓶的使用、电镀,蒸馏。判断一定条件下离子或分子能否共存。甲酸的还原性。化学平衡问题,焓变、温度、反应物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关系的知识等。

主观试题的得分点为31空56分;19题涉及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主要考点有键的类型、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电负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的关系;20题涉及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的物质转化率的计算;21题以信息给予的方式配合图像在新情境、新内容形势下以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进行资源回收的实验流程为载体进行有关化学原理、实验原理考查,涉及对铝与强碱、锂的性质,方程式的配平;22题硫酸铜制造的探究题涉及除杂质离子条件的选择问题,过滤问题等等。

复习建议:

不能为赶进度而降低复习质量

1、在二模之前,以将课本知识串联复习,以抓基础为主,可以参照历届高考选择题来检测基本知识和概念复习的面及质量情况。

2、不能为赶进度而降低复习质量。

3、能力强的同学可把近几年历届高考题第Ⅱ卷的题做参照,用于检测和提高解题的适应能力;特难题的暂且搁置。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