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兄弟,我们和你在一起
一个“山寨”饮料两个“妈”
下一篇4 2011年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民工兄弟,我们和你在一起
本报联合合肥市建委建筑事务管理处将推出“年末有爱·温暖民工”系列报道
记者 宁大龙
本报关注农民工兄弟的报道组成员
 

为了生活,他们背井离乡,不远千里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从事着最脏、最累、最苦的工作。为了城市建设,他们冒着酷暑和严寒,日夜奋战在工地上,建造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修建一条条宽敞平整的马路。他们就是奉献在五湖四海的农民工兄弟。春运期间,本报联合合肥市建委建筑事务管理处,重磅推出“年末有爱·温暖民工”系列报道,派出4名记者分别前往农民工集中的主要城市进行采访。一路记者和农民工一起返乡,体验他们返程路上的酸甜苦辣。同时,另一路记者则负责实地采访不回家过年的民工,用镜头记录他们真实的生活。 

关注15万民工兄弟

春运,对于农民工来说,是年年挥之不去的愁。他们扛着大包小包,拖家带口、日夜兼程往家赶,为了买一张火车票,他们要排一天,甚至几天的队。为此,我们把目光聚焦给他们,关注他们的特别生活。

合肥市建委的王道荣副主任在谈及这次与《市场星报》联合举办报道活动的意义时,感触颇深。他介绍,目前在外务工的安徽民工约有15万人,他们都是城市建设的主流军,正是因为有他们留着汗水,默默地出力奉献,才有了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因此,他对于农民工这个群体,是格外尊重。对于本报能推出系列报道,对农民工群体给予关心、关注,王道荣也觉得格外有必要、有意义。针对农民工思念回家过年的心情,合肥市建委也在年末,特别给在各城市设立的办事处,提出了硬性要求,即主动与当地企业联系,对农民工的工资发放、回家方式等问题,主动予以帮助和解决。“希望我们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兄弟,都能过上一个好年,以一种温暖的方式来给自己充电,让来年能有更充足的精力,为我们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民工兄弟有12个“娘家”

合肥市建委建筑事务管理处的孙业飞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向记者介绍了合肥市建委,对于农民工群体的一些帮助政策。据孙主任介绍,为了更好地为农民工服务,合肥市建委在北京、齐齐哈尔、新疆、延吉、西藏、太原、西安、厦门、青岛、南宁这10个城市,都专门设有办事处,而省厅在上海和南京也同样设有办事处。因此,安徽民工在外其实共有12个“娘家”。

只要是在上述这些城市范围内打工的农民工,无论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待解决的事务,还是在过年回家时需要提供帮助,都可以跟当地的办事处联系。而具体办事处的联系方式,则可以咨询本报热线电话:0551-2620110。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