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
祭俗。冬至是汉平易近族祭天的日子。对天与地的崇拜是汉平易近族最庄重、最极其崇高的崇奉。祭天是冬至日最重要、最隆重的风尚。对天的祭拜,从天子至庶平易近均可以进行,此中尤以天子为重。古代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项:天地、社稷、祠堂。因皇帝以“天子”自诩,因此对天的祭祀自然成为皇帝最重要的祭礼。而在平易近间,出于对天的敬畏和崇奉,在冬至日也有各种对天的祭祀仪式。
礼俗。认师和赠鞋袜。冬至节,旧俗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灵位,之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犹如当今的西席节。而赠鞋袜的习俗则是因为这天日影最长,因此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道贺冬至,暗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命。
娱俗。冬至节,平易近间娱俗首要有唱“九九歌”和绘“九九消寒图”。九九歌是一种节令平易近间歌谣。每当冬天到了,慈祥而灵慧的母亲们常给孩子吟出这样的歌谣:一九二九不舒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冰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各处走。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以卜来年丰歉。
食俗。冬至形成了奇特的节令口腹文化。如北方地域有冬至宰羊,吃水饺、吃馄饨的习俗,南边地域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气。形成了诸如馄饨、水饺、汤圆、红小豆粥、黍米糕等节日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张亚琴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1989年,我们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大家都会陪着自家的老人,一同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重阳节经过历代的演变,已成为一个多元化的节日,就个人而言,其登高及放风筝的活动,可强健体魄,调剂身心;之后所衍生的老人节,发扬我国传统孝道和饮水思源的美德,让这个节日更富有人情味。
插茱萸和簪菊花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
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这一风俗始于东汉。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朱玉婷
腊八节
十二月初八,我国古代称为“腊日”,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也是腊月最重大的节日。省作协常务副主席许辉在受访时称,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礼仪。
腊八节起源祭祀仪式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腊八吃粥盛行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十二月初八,人们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
在腊八节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阖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总计不下二十种。
要债还钱都在“腊八蒜”
腊八节,除了熬腊八粥之外,民间还有用米醋在坛子里泡“腊八蒜”的风俗习惯。从腊月初八封上坛子口,放在较暖的屋子里,到除夕夜间吃大年饺子时,才打开享用。泡好的蒜都是碧绿的颜色,就像翡翠一样,配上深红的米醋,煞是好看,给家宴上增添了节日的色彩。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 张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