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礼仪(上)
2011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传统节日礼仪(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传统节日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更象征着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的背景,文化故事,都向自己的后世子孙诉说着历史故事和那些为国为民甘愿奉献一切的中华英雄儿女。传统节日礼仪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的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传统节日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例如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等。也许现在忙碌的日子,已经让我们对这些节日过于程式化,甚至它们已经被我们渐渐忽略,淡忘了。

清明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相沿已久。著名作家陈家桥说,这一天,是悼念故去人的节日,旧时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清明节,实质上是加强了所有家族成员联系的纽带,表达了人们对生命源头的敬畏。

祭祀礼仪有规矩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整修坟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

祭祀的时间,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据省民俗学会秘书长王贤友介绍,江淮一带祭祀时间都是在清明节前三天或后三天,不选择在当天。

祭扫方式有区别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纸张笔墨都是从南方运来的缘故而得名)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朱玉婷

端午节

民俗专家牛耘说,这一天,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都成了最重要的风俗和礼仪。这一天,就是端午节,一个至今在民众心中占有相当分量的隆重节日。

有人说,竹叶的色彩,艾草的青涩,麦收的季节,构成了端午。而它,也是屈原的祭日,他愁苦悲愤的面容已成为人们永远的牵挂。

头戴腰插菖蒲和艾蒿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礼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牛耘表示,头戴腰插菖蒲、艾蒿是端午最基本的礼仪,尽管现今已见不到人们做此行为了。

现在,江淮一带,包括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把艾蒿和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孩子挂香囊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而大人们,都会送给孩子香包,让其佩戴,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等。

食用“一红”和“五黄”

在端午节,江淮一带比较盛行吃“一红”和“五黄”。“红”是红苋菜,“五黄”是黄蟮、雄黄酒、黄鱼、咸蛋黄和黄瓜。

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传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每家每户送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在合肥和芜湖一带,道士会给每家每户送钟馗像,一般选在五月初三或初四,在端午当天是不允许被送的。

而且,一般来说,端午当天,大家互相来往的比较少,都会在各自家中过节。          张亚琴

中秋节

中秋节,是和月亮有关的节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俗专家牛耘称,从周代起就开始了祭月仪式,祭月时间是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

可这种礼仪发展到现在,已演变成为在月圆时刻,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刻。于是,我们会在中秋夜吃月饼,赏明月,并听着老人们叙述着过去的祭月礼仪。

严挑祭月人选和道具

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统领工作),一名赞礼(相当于主持人),若干执事(主祭的助手),一般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按照传统,“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男子一般担任赞礼、执事协助祭月。

所选用的祭桌一张、草席若干条,以便行拜礼之用。普通小型香炉一盏,香若干,还有盘碟碗盏等祭品盛器若干、红烛两根,用以照明、烘托气氛及点香用。 普通的酒一瓶,酒杯三只。还有必不可少的月饼、糯米圆饼、瓜果等祭品。

严走活动程序

祭祀如遇到下雨,可以转移到船上、檐下或室内,但需打开门窗,面向月亮的方向而祭。祭月可不穿专门的汉服祭服。着适合秋季的汉服常服即可。

要注意的是,祭月前,需沐浴更衣,以示对月神的诚敬。还要在祭月时向月亮读祝文,可更好地表达诚敬。祭月祝文,精短优美为宜,四言、五言、七言诗等形式均可。

严行祭祀之礼

正规的汉民族祭月仪式,是以民族传统的“经坐”坐于席上,拜时不是站立鞠躬,也不是双手合十(这都不是真正的民族礼仪),拜时,是行汉族正规的“拜礼”。连续拜两次时,称为“再拜之礼”。 经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正规拜礼是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连续行两次拜礼 。 张亚琴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