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1月17日文章,原题:儒家环境下的消费者,副题:中国人在该消费时却进行储蓄的7个理由。
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现在受到挑战,因为巨额债务及贸易赤字已迫使美国进行痛苦的去杠杆化:美国消费者要减少开支和消费,并缩减进口。因此,中国需要彻底改变其增长模式,从净出口和投资转向降低储蓄并增加消费。但中国人为什么(依然)存得太多而花得太少呢,其中有很多结构性因素。
第一,中国人攒很多钱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安全福利虚弱,需要存钱防老。
第二,中国人存钱因为想让孩子上私立学校,还因公共医疗不完善,需存钱以应付生病之需。
第三,中国几乎没有社会安全网,因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公共服务“铁饭碗”体制已打破。现在需要预先存一笔钱以防万一失业。
第四,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结构变化增加了存钱养老的必要性。由于城市化和沉重的养老负担,过去养儿防老的社会保障模式已瓦解。
第五,在中国,为家庭贷款提供服务的金融市场还不发达,这限制了消费增长。
第六,城市对农民工的限制逼着他们存钱以应对金融风险。反过来,几乎享受不到公共服务的农民需存钱以应对不确定的收入。
第七,中国大陆的人均存款并不比香港、新加坡或东亚地区的人多,这是因为他们都是儒教环境下的储户,倾向于把税后收入的1/3存起来。
很明显,中国需要彻底改变增长模式。但中国人存钱很多消费很少的现象存在结构和文化上的原因,可能需要超过一代人时间才能重新平衡中国的经济。
据《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