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少年礼仪
儿童礼仪 教迪谈吐言辞
下一篇4 2011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古代青少年礼仪

 

在我国古代,儿童也生活在文化设定的种种礼仪之中,这些礼仪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纪念的形式,更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童蒙礼

在古代,皇室、世家大族很早就进行启蒙教育,除了家庭教育之外,请师傅发蒙,也有一套比较重要的礼仪。

童蒙礼是比较严肃、郑重的。首先要选择师傅和学馆,这与家庭的经济状况、培养目标有关。《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先生、学馆选定了之后,就要宴请先生,给先生送礼,向先生行谒见礼,家塾请先生来有聘金,学生就无需缴纳学费了。《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开私学,“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就是说,只要有人来交十条以上干肉,他都会教他们。

冠礼

在古代,儿童成年要举行成年礼,男子为冠礼,女子为笄礼。

据我国最早一部礼书《礼记》记载,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冠礼的仪式有三加、取字、见母亲兄弟、乡先生等项目。

《礼记》所记载的先秦的冠礼及其繁缛复杂,后来冠礼被渐渐简化、消泯。简言之,举行冠礼就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冠礼是华夏礼仪在华夏成员心中的“奠基工程”,所以,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给了它极高的文化地位。

笄礼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据《礼记》记载,女子行笄礼在15岁,年龄上早于男子成年礼。《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古时候,男女幼年都不结发。受笄即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

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后世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 张亚琴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