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礼仪中,父母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远的。而长大后的子女们对父母应该“百善孝为先”。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却容易蔑视老人的内心需要。对于父母而言,更希望子女们能多多地陪陪自己,他们所需要的不是物质,只是子女们的陪伴。
尊敬长辈 百善孝为先
孝顺长辈,是我中华民族为世人称道已久的千古美德,是一个人应尽的起码义务之一。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反哺”相报,乃是做儿女的天职。孝敬父母不仅指物质上、生活上的扶助和照料,还包括精神上的慰藉。“孝”之所以会被誉为善之先和德之本,是因为一个人的孝心一旦被打开,他所有的善良德行都会因此而发生,他起心动念都是不让父母丢脸,他那种自我审视、自我警醒意识自然得到加强。当他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他也会由此推及到尊敬别人的父母乃至天下所有的人,即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孝”不仅是人们做人的根本,同时也是家庭和睦的基础,社会和谐的根基。
在与父母相处的问题上,大部分为人子女者都走过弯路。对于父母的权威过度信服,认为父母的教训不可驳回,不能忤逆,就算是自己意识到父母错了也要接受。与之相反,很多人过分夸大与父母的“代沟”,更一味认定父母“守旧”、“顽固”、“落伍”、“糊涂”,强词夺理,当场顶撞,或是不屑一听,扬长而去。其实,两种极端的态度都要不得,不懂得从父母的管教中取长补短,才是最愚蠢的。
“孝”作为一种和谐理念,在当前中国这个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对于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老少两代相处的问题,已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当然,不能把矛盾简单地归咎于两代人:老一代或少一代。父母子女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互相尊重,才是解决矛盾的基础。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
父母的文化素养、性格爱好,对于子女的自制力、思维灵活性、思维水平、求知欲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言教更要身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父母首先要做到:孩子在场时,父母不要吵架;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撒谎;父母之间相互谦让,互相体谅;父母和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给予答复;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父母要表示出欢迎和尊重;在他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
父爱母爱一旦变成溺爱就会酿成祸患,对孩子必要的批评,也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手段,但批评一定要方法得当,选好时机。
子女对父母也有应有的礼仪。首先要尊敬孝顺。每一个人都是父母从小拉扯大的,都倾注了父母的大量心血,父母到了晚年,做儿女的应该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进行报答,不仅要有物质上的赡养,还要有精神上的安慰。
其次不要干涉父母的事。父母有自己的社交、人情、利益开支,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子女的切忌越俎代庖。尤其是失偶父母再婚问题,子女应为父母自身的幸福着想,支持理解,不能粗暴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