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话妇孺皆知。不过当今的都市生活,又有多少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关系存在呢?更多的邻里关系,是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方式存在。有个相声里说“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与己无关事,红灯高高挂;楼上挨楼下,不知谁姓啥;手拿大哥大,见面不说话”,成了现在很多邻里关系的写照。在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各种交往中,交往最频繁的就数邻里之间了。从主观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想搞好邻里关系,谁不想要一个舒心的居家过日子的人文环境呢?但客观上不知怎么搞好邻里关系以及搞不好的为数并不少。
邻居,邻而居之,这些与你有一墙之隔的人们似乎在现代人的心目中以及生活中充当了一种不可替代的角色。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社区就是一个“臣民社会”。所谓“臣民社会”就是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是,这一切都是皇上的,跟你没关系。这是一个漫长的传统,所以养成了居民有这么一种心理,就是老话里说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天塌下来有个儿高的顶着呢,反正跟我没关系。这种漫长的传统就造成了人们变得比较自私、冷漠,特别是搬到一个新兴小区以后,大家都不认识,这个问题就比较突出了。
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马阿姨十分怀念七八十年代时候的邻里关系,她不无可惜地说:“当时我们左右隔壁经常串门、聚在一起聊天,谁家要有个柴米油盐什么的需要,敲个门就可以解决。那个时候真的可以说是夜不闭户,单位的筒子楼里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只要谁有麻烦叫一嗓子大家就会来帮忙了,孩子、老人都在一起,谁家有事都有邻居照应着,可是现在呢?我们每天只能在屋子里活动,看看电视、看看书或者听个广播之类的,偶尔去小区里散散步,想找个邻居唠唠家常都找不到人呐,现在邻里之间关系比以前疏远多了!”如今的物资供应与二三十年前当然是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缺什么东西只需出门上超市买就可以,但人们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冷淡,宁可跑几里地买也不肯伸手向邻居借,由此也反映出邻里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以互相帮助为乐。
几乎所有受访市民都表示如果在家中遇到困难时,自己更愿意向亲戚朋友或其他途径寻求帮助,除非万不得已,他们基本不会有向邻居求助的念头。“我连对门、隔壁的住户姓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敢劳烦他们?我们的生活圈子,一般局限在同事和相熟的亲朋好友里,邻居认识的很少,就算认识也甚少来往。”市民陈先生如是说。对于现代都市人而言,邻里间相互串门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单位的宿舍楼,绝大部分市民住的都是商住楼,楼上楼下都是陌生人。如果是高层的商住楼,住户都以电梯上下,走动更少,邻居间相互认识都成了一道难题,谈何串门?一面不算很厚的墙壁、天花板,却造成两家人“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