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出正义的子弹,他们不是杀手
2011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射出正义的子弹,他们不是杀手
——本报记者零距离接触身边的狙击手
记者 王涛/文 倪路/图
 

每一颗飞出枪膛的子弹,都承载着一个乃至更多的生命,终止罪恶的行为,挽救无辜的群众。

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挣脱精神的桎梏,寻找灵魂的准星。

每一次击发都是双重的考验,一边是如水的平静,一边是如火的果敢。

这,就是狙击手。             

数小时的潜伏,瞬间绽放

时间:2011年1月13日上午9时

地点:合肥市公安局特警训练基地狙击训练场

内容:狙击实战训练(考核)

目标是一名男子,躲在一栋居民楼的房间内,劫持了人质。房间内共有4个人,分别是1号至4号,其中包括人质、主要嫌疑人和嫌疑人同伙。

由于窗帘被拉上,无法看清室内的情况。

狙击手迅速进入狙击位,调整好姿势后,开始耐心的等待。这时,楼下的谈判正进行,警方希望能说服歹徒,释放人质。

时间飞快流逝,2个小时后,狙击手的耳机中传来指挥人员的指令,谈判失败。

就在这时,歹徒藏身房间的窗帘被拉开了一些,指挥员迅速下达命令:“已确认2号目标为狙击目标,立即做好射击准备。”

狙击手迅速锁定目标,等待命令。

30秒后,又有新的命令:“房间内右边穿迷彩服的3号目标变更为狙击目标。”

狙击手迅速调整枪口,而就在他调整枪口的时候,命令再次传来:“2号目标正在伤害人质,请停止其行动能力。”

狙击手快速反应,再次变更目标,3秒钟之后,“砰”,枪响了。

狙击手收枪,无论是否成功,他没有开第二枪的机会。因为,随着他的枪声,突击人员已经冲入房间解救人质,如果再次开枪,将会危及他人生命,而如果他没能命中目标,人质和突击队员将面对持有凶器、丧心病狂的歹徒的反扑。

狙击手的成绩都在于最后的3秒钟之内,而之前2个小时的等待,只是铺垫,为了让狙击手先处于一种状态。

工作人员迅速报出了成绩,“击中头部,嫌疑人当场死亡,合格”。

这些,是合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次狙击手训练考核的整个过程。

一个人两支枪,孤独漫长

你可能在电视、电影上见过狙击手的神秘身影。带着头套、手持狙击步枪,埋伏在高楼、墙角、草丛中,当犯罪分子出现的一瞬间,枪响,歹徒倒下。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神秘的狙击手。

2003年的时候,合肥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还叫做防巡支队,那时就开始培养狙击手,最初的数额是3人。

作为培养对象的是,在全省公安机关射击比赛中取得过冠军的民警和武警部队转业的神枪手,卢晓东就是其中一员。

到今天,合肥警方已有6名狙击手,每个狙击手有两支枪,一支日用,一支夜用。

每一名狙击手还专门配有一名副手,副狙击手也可以使用狙击手的枪支,并且其射击精度与狙击手基本上没有差距,但在实战中,副手所担负的主要任务还是为主攻手测风向、测距离、测角度、观察周围情况以及联络指挥人员。

狙击手的年龄是有限制的,一般是27~35岁。年纪太轻性格不沉稳,判断容易失误;年龄大了各方面生理机能有所下降,不适合再担任狙击手。

测试没有答案,考验心理

狙击手并不是选拔出来的,而是培养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狙击手要求的不光是枪法准。而且,一名狙击手的培养,是贯穿在他整个职业生涯的,并不是成为狙击手之后就不需要再培养了。

在圈定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准狙击手之后,对他们进行长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再进行心理测试,其中的优秀人员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狙击手。

卢晓东介绍,心理测试比射击测试更重要。能够被选定为培养目标的,射击水平都不成问题。但是,如果心理状况不过关,就无法成为合格的狙击手。

心理测试的题目很多,却没有标准答案,只能反映测试者的各种心理,而答案中反映的心理一致性,才是最重要的。

与其他警种民警的射击训练不同,狙击手在训练中要面对各种射击环境。他们所使用的目标也并非一般的枪靶,而是穿着各种衣服的模特。他们的训练有很高的自由度,除组织训练外,可自行设置训练科目。

此外,在训练中,他们还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比如目标突然转换等等,但不管在怎样苛刻的条件下,要求都是一枪致命。

只是一份工作,冷静无欲

作为一个职业狙击手,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

每次接到任务时,他们并不了解整个案情,只需要知道该锁定的目标是谁,再按照指挥员的命令射击。

他们深深知道,扳机一扣,也许可以终止犯罪,也有可能令事态进一步恶化。但无论如何,子弹出膛后,就会有一条生命消逝。

此外,卢晓东还告诉记者:“同事们都是优秀的射手,当接到任务时,组织上的信任,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一个合格的狙击手应当做到,把狙击任务作为一份工作,作为任务中的一个环节,不因为执行狙击任务而形成嗜杀的情绪、不因为执行任务而产生心理上的阴影、在执行任务时不能带着立功的欲望。

说到底,就是两个字,“冷静”,一种超乎常人的冷静,超然物外的冷静。

日复一日苦练,等候击发

2007年的一天,合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突然接到指令,在一居民区内有一名男子持刀劫持人质,要求狙击手快速赶到现场。

20分钟后,狙击手到达指定地点。

狙击手迅速找到合适的狙击位,瞄准目标。当时目标情绪较为激动,狙击手接到指令,做好射击准备。与此同时,谈判人员也不断对目标进行劝说。

几分钟之后,就在目标分神的一瞬间,现场民警成功将其擒获,人质被安全救出,本次狙击行动取消。

这是一起真实事件,虽然狙击手最终并未开枪射杀目标,但其在任务中所进行的准备工作,以及承受的心理压力,是一样的。因为合肥的治安较为平稳,所以狙击手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行过狙击射杀。

但狙击手们随时都可能接到狙击指令,为了在接到任务的时候能够将其圆满完成,他们心中的那根弦必须绷得紧紧的,也必须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