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崇“五诫”之一的《执秤诫》中,姚崇提出了“执衡持平”、“为政以公”的著名吏治思想;要求为政者“志守公平,体兼正直”,“存信去诈,以公灭私”。而且他认为,如果在上为官者“心苟至公”,思想达到了极公正的境界;那么他治下的人民就将进入“大同”,实现社会的兴盛和谐。
“秤者,衡,衡天下之平也”;也就是说,秤是一种衡量天下事物轻重、从而达到公正平等的器具。引申开来,“执秤”、“执衡”也就是对于某种权力的掌握和正当运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秤”本身所具有的“在天以齐七政,在人以均万物”的属性,要求社会制度和各种政策法规的公平正义,所谓“法者,天下公器”,不应因人因事有所偏私;二是执秤(衡)者个人所具有的思想品质必须“无偏无党”、“称物平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立党为公、公正执法、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等等。所谓“官者,庶人之师”,你在运用手中的权力执法行政时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称物低昂,不差毫厘”,“锱铢不惑,轻重无疑”,那就“心能执一,政乃无失”,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戴。
有人在总结中国反腐斗争的现状和经验时指出,当前的腐败除了延续以前落马高官多、贪腐数额大、群蛀现象严重三大特点,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如“期权兑现”方式滋生、“官荫二代”现象频现、渎职侵权激化社会矛盾情况严重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与在位官员们执衡而不能“平其心”,不能“称物平施,为政以公”有关。国家权力变成了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天下公器”变成了他们害剥人民的利刃;在他们那里,公平和正义的天平总是被倒置的。
看来,在反腐斗争和廉政建设进程中认真读一读《执秤诫》,把它当做我们的镜子和座右铭,经常用以观照和警示自己,该是多么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