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严站外乱,超载何时能杜绝
2011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站内严站外乱,超载何时能杜绝
本报记者探访省城各大汽车站安防现状(下)
客车在路边随意拉客
透过车窗望去,这辆客车超载严重
 

提到客运安全,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超载,超载车辆无论对于车内乘客还是马路行人,都算得上是真正的“安全杀手”。今年以来,随着治超“一号行动”等一系列针对超载的行动展开,超载情况一度得到很好的遏制。但超载情况真的已经不复存在了么?

采访的最后,记者也着重调查了各车站客车超载的现象,结果发现隐患不少。

车站管理

一个车站的好坏,离不开管理;每个乘客的安全问题,也和车站管理紧密相连。接下来,记者又将调查的方向转向了车站的整体管理。

管理混乱,很多客车争相“拉客”

在客运东站,记者看到了以下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统一的调度,整个车站的秩序也显得尤为混乱。由于车站大部分客车都是采取自主售票的形式。很多旅客并不知道自己所坐车辆的开车时间,甚至不知道具体乘坐的是哪一辆车。在候车室中,也没有任何标志或者工作人员予以提醒。因此,很多乘客只能自己根据目的地自由选择车辆,这就导致了很多车辆互相竞争,恶意“拉客”的情况。

记者以前往桥头集办事的乘客身份,在车站内转了一圈,就有3辆前往桥头集的车老板,紧随在记者身后,企图说服记者乘坐自己的车。并声称,自己的车,绝对是“安全快速、上车就走、无需等待。”一时间,几位老板围在了记者的周围,唇枪舌战,好不热闹。

站内管理严格,站外有机可乘

而到了旅游汽车站,管理的严格程度则明显上了一个档次。不仅在售票、检票、分配车次方面井井有条,而且在车辆载客方面,也有着严格的规定。据工作人员介绍,从元旦以来,车站内发的车辆,一律只能接受在车站内购票的旅客,且对人数也有限制,不允许私自载客的情况出现。

记者随即进入几个车辆内进行暗访,但均被告知,没有车票,不能上车。但就在记者准备离开时,却听到了一个人在售票厅内大喊:“有去长丰的没?不用排队买票,不用候车,上车就走!”这个人是谁?为什么可以无视车站的规定呢?记者随后与此人进行了接触。据其介绍,他是一辆合肥开往长丰方向的客车老板,而所谓的不用买票就上车,其实是利用了车站管理的缺口。即让没有票的乘客在车站的出车口处等,等到车辆通过检查,顺利出站后,再上车补票,借此逃避车站的检查。

按照该车老板的安排,记者在出车口等了大概15分钟左右,果然见到一辆合肥开往长丰的客车出站,随即该车停在了路边,车老板在车门处冲着记者和周围一同等待的十几名旅客招手道:“快,到长丰的,快上车!”记者身边的十几名旅客也随即上到了这辆车上,瞬间将车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空位置填满。

站里有医疗用品和热水

让记者真正觉得满意的,依然是客运南站的管理。在南站,记者看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身披着印有“南站欢迎您”字样的绶带,不仅服装整齐划一,而且个个面带微笑。工作人员的身影也散布在车站的各个角落,大大方便了需咨询的旅客。记者还注意到,车站还专门安排了一位工作人员,推着装有医疗用品和热开水的小车,在车站内到处逛着,以便随时提供给有需要的乘客。

超载现象

据公安部公布显示,虽然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递减趋势,但数字依然很惊人。而造成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客车超速,其次就是超载。采访的最后,记者也着重调查了省城各车站客车超载的现象。

十七座的小中巴,挤了30多人

客车超载的现象在整个客运西站可谓屡见不鲜。基本上每隔几分钟,都能看到一辆严重超载、满员的车辆在该车站进出。刚一到车站,记者就看到了如下的场景:一辆从长岗方向驶入合肥,体型较小的中巴车,缓缓驶入了客运西站。客车停靠后,车门刚一打开,人流就像潮水一般涌下了车。由于实在太过拥挤,很多人甚至卡在了车门处下不了车,无奈,这些被卡住的乘客大多放弃了随身行李,采取“人货分流”的方式,“裸”着下了车,然后再在旁人的协助下,把自己的行李送下车。

记者仔细数了一下,从车上先后下来30个乘客。随后,记者又进入车内,数了一下,发现这辆车却仅仅只有17个座位,而且车内空间也比较狭小。

车内私加座位,站外停车揽客

记者随后又以乘客的身份,上了客运西站中一辆开往周集的大客车。由于排在队伍末端,等记者上了车,整个车早已人满为患,连走廊都挤满了人。很多乘客选择将行李举过头顶,争取多一点点空间。

“这还能上人么?要不,我坐下一班吧。”记者向老板提出了疑问。“没关系的!等下我加几个座,就不挤了!”老板一边说着,一边在给走道里的乘客发放“临时加座”——塑料板凳。记者注意到,尽管车上已经拥挤成这样,老板却依然招呼没有上车的人继续往车上挤,在他的努力下,这辆车又硬生生地挤上来5个人。当记者找个理由下车时,仅从靠门第一排座位,挤到大门处,就生生花去了几分钟。

记者随后还发现,在客运西站等车站的车辆站外揽客现象比较严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超载成为必然。

让人欣慰的是,记者在随后探访的大部分车站里,均没发现如此严重的超载现象。

乘客安全意识淡薄“助推”超载

在调查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一些明显已经超载严重的车辆,依然会有旅客选择继续挤上车,这是什么原因呢?记者随即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挤上一辆超载车的市民小张。小张是长丰人,在合肥读书,“安全问题倒没有考虑过,事故还是小部分人才会遇见的,车上挤了这么多人,会受点罪倒是真的!不过没办法,要过年了,家肯定是要回的,即使有危险,咱也必须得承担啊!”小张的回答显得无可奈何。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