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份“廉”礼
开征房产税别误伤中产
“契机”何其多
卖苹果也得“实名制”谁该脸红?
下一篇4 2011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送份“廉”礼

高国春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正常的人情是必要的,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尤其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重情尚义历来是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更重感情。每到春节,人们总喜欢带着礼物,捎上祝福,登门拜年,以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

应当说,情理之中的“礼”是必要的,也无可非议。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人片面地认为“礼不重,情不深”或戴着“势利眼镜”来送年礼。因而,年礼的含“金”量倍增,而含“情”量陡降,使得年礼变了“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利”字。我们有些人带着明显的功利目的,看人送年礼。对于那些能够决定自己命运或有事相求的当权者则不惜血本;而与自己利益不大的,就大相径庭了。另一方面是“比”字。在送年礼的过程中,我们有些人不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而是盲目攀比,使得年礼越来越“花”、越来越昂贵。殊不知,这样送年礼,有悖于我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成了人们的一种负担。

记得孔子曾教育自己的学生:“礼,与其奢也,宁俭”。唐代诗人李白也曾说过:“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要表达对长辈、师长的培育之情;父母、兄弟、子女间的血缘之情;同事、部属、战友间的亲近之情,不在乎礼品的丰厚与否。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于孝顺、在于父母有病时的耐心服侍、在于他们孤独时能够多陪说说话;回报老师的培育之情,在于自己学业上的不断进步;感谢领导的培养,在于工作上的支持;同事之间,在于正常的、纯洁的同志之情。本来,礼尚往来,情在其中。如今,有些人把情谊蜕变成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实行“利”尚往来,就破坏了人们之间的真诚情谊,败坏了纯朴的社会风气。

有道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桑塔亚那曾说过:“一个朋友的唯一礼物就是他自己”,便道出了人际交往纯情的真谛。平时我们工作、学习较忙,春节放假时间相对较长,是走亲访友的好时机。虽然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多种,但应俭朴却是永恒的主题。因此,年礼不用多么昂贵,只要能表达感情就行。尤其是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经济状况不太好,更应该厉行节约,钱赚的有限,得省着、算着花。

近年来,新兴的“电话拜年”、“送贺卡拜年”、“送书拜年”等就不失为送“廉”礼的好形式。愿我们都能珍视“礼不在厚,友情为重”这一古朴民风,在春节拜年时,送份“廉”礼。

(作者系合肥市政法委干部)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