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社区里的“义诊窗口”,省城蜀山区汇林阁社区的居民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如今这个“义诊窗口”已经整整“营业”6个年头了,在过去的6年里,它服务了千位社区居民,成为居民们的“家庭医院”。昨日,记者探访了“义诊窗口”和坐诊的张应武医生。
一本记录本,记录了他6年千次看诊
昨日下午,记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位于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义诊窗口”,不大的房间里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居民。张应武正在为一位居民测量血压,量完血压,他一边询问一些基本信息,一边认真地在“血压登记簿”上作记录,看到记者有些诧异,他平静地解释道:“我随手记下来,居民想要查询血压的升降就方便多了。” 除了这本厚厚的“血压登记簿”,张医生还有一本被视为“宝贝”的记录本,上面记录着6年来前来就诊的千位居民的信息。翻开记录本,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好几百页,每天谁来看病,谁的身体有什么问题,如何进行诊治……都有着清晰的记录。
30年从医生涯,退休不忘发挥“余热”
68岁的张医生,退休前曾是包河区某医院的业务院长,30年从医生涯,他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名医,退休后,他实在闲不住。一番深思熟虑,在小区里搭了“义诊”的台子,免费为居民看病,并提供医疗咨询。“虽然退休了,可这也不妨碍我发挥‘余热’啊!”2004年的一天,看到张医生岁数一大把,整日风吹雨淋地摆台子义诊,社居委的工作人员被感动了,他们张罗着帮他把义诊台搬到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自从“义诊窗口”搬了“新家”,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多元化了。量血压、推拿、拔罐、咨询……一个都不少,附近的居民听说后,一有小病小痛都来找张医生,6年时间过去,受益的居民数已达千人。
再大风雪也挡不住他“义诊”的脚步
随着“义诊窗口”在社区名声鹊起,渐渐地,慕名而来的居民越来越多,除了白天在窗口看诊,有时候晚上,张医生还要“送医上门”。 2008年的一个冬夜,天空飘起了大雪,65岁的社区居民刘叶蓉突然生病,头晕目眩,情况十分危急。一接到“求救”电话,他冒着风雪赶到刘家,迅速诊断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火速将其送往医院就诊。如今,一说起那晚张医生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刘叶蓉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掉。
为了能第一时间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张应武不仅每天守着“义诊窗口”,就连节假日也放弃休息。去年十一,子女们想着陪他出去旅游,可他一想到,节假日居民生病了,找不到人可不行,便拒绝了子女们的一片孝心,坚持“无休看诊”,短短七天,有400多位居民前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