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8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发布了最新的“113个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报告。评价结果显示,2009-2010年度,中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总体上继续扩大,宁波市得分最高,深圳、上海等城市有明显提升。而我省一向名列前茅的合肥则不进反退。此外,马鞍山以44分位居30位,芜湖以34分排在第59位。
11位“及格生”全来自东南沿海
城市环境信息为什么要公开?不公开就会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最“浅显易懂”的答案就是:紫金矿业9天没有公布,长达9天的“时间差”,造成9100立方米含铜酸性废水进入汀江,经济损失上千亿元,对环境的“毒害”,更是“深不可测”。
据悉,污染源信息公开主要就是为了减少污染。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出现在污染的黑名单上,甚至很多企业在信息公开之前,并不知道他们的环境表现是什么情况,所以有了信息公开以后,很多企业会主动地改变他们的环境行为,这会减轻环保管理者的负担,也会减轻环境风险。
评价结果显示,在113个中国城市中,污染源信息公开情况及格的城市仅有11座,占比不足10%。水平最高的为宁波(82.1分),最差为锦州(14分)。113个城市的平均分为36分,比2008年度提高5分。其中82个城市的得分有所上升,占评价城市总数的73%。60分(及格线)以上的城市从2008年度的4个,提高到2009-2010年度的11个,全部都来自于东南沿海地区。除冠军宁波外,其余10个城市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深圳、佛山 、上海、台州、中山、常州、泉州、福州、南通、苏州。
合肥被挤出前十名
我省合肥在2008年、2009年公开排名中,都是名列前茅。尤其是2008年,以总成绩66.6分,位居第二名。今年,合肥在这次评价中,“成绩”如何呢?
“2009-2010年度退步最大的十个城市,包括昆明、太原、武汉、长治、湖州、常州、合肥、赤峰、牡丹江和锦州”。3日,记者翻阅了此份报告发现,合肥分数有所下降,从“牢牢”的前十名中,被挤掉。以56.8分的成绩,仅仅排在第14位,不过,依然是中部地区的第一名。
此外,我省马鞍山以44分位居30位,芜湖以34分排在第59位。其中,芜湖市有所提升,但得分依然偏低。
合肥应加强企业一级的污染信息公开
“2008年,合肥按季度发布一个重点污染源监测的季报,有非常详细的污染源的报告,但是在2009年没有继续维持这样一个表现,这样使得整个的公布量,比2008年减少了30%以上。”在报告中,合肥市作为一个案例,被环保专家所分析。
此外,据中国环境法项目主任王立德律师表示:“合肥在本次考察年度中,大量超标违规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没有按照法规要求向社会公布其排放数据,而当地环保部门没有依照法规,要求对这些企业进行罚款,并代为公布。”
“目前法规只要求少数列入黑名单的公司公布污染信息,实际上即便这样也很少真正公布。让各公司有动力竞相提高环境绩效,加强公众监督,增强政府执法能力,共同保护环境、降低污染”。报告中,给予了合肥不少建议:下一步重点应是加强企业一级的污染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