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路,逐步走向和谐
2010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拆迁路,逐步走向和谐

记者 何曙光
 

拆迁,2010年一个火热的词语。

回首2010年,安徽暴力拆迁的声音越来越少,和谐拆迁事件越来越多。各个地市在拆迁过程中所做的探索与取得的经验,也为2010年安徽拆迁走向和谐之路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案例一 “最牛钉子户”六年拒拆路

9条大狗气势汹汹地在院子里把守,4个摄像头从不同角落直视房屋周边动静,房屋里有自备的发电机以及自制的汽油喷火枪……由于与开发商在拆迁补偿上没有达成协议,为防被强拆,蚌埠市区的一户市民张安房成了“最牛钉子户”。

2010年7月,本报记者最先采访了这名“钉子户”。张安房告诉记者,开发商为了将自己一家赶走,曾多次断水、电、气,后来干脆雇用当地的无业人员砸门、威胁、殴打。此后,他只能外出取水,靠买来的发电机发电。

后来,多个部门协调,但由于无法满足“钉子户”的要求,双方还是不欢而散,张安房在自己的房子里一坚持就是6年。

尽管一直以来,伴随“拆迁”一词同时出现的不是“暴力”就是“强制”,尽管双方至今仍僵持不下,但在记者采访张安房拆迁事件的过程中,有关部门从一开始的“剧烈行动”到走向漫长的谈判之路,确实让人看到了人性化拆迁的光芒。

案例二 村委会大院挤满交钥匙群众

2010年,亳州市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一大批知名企业即将落户该市南部新区。南部新区是亳州市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2008年该市全面启动征地拆迁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征迁工作速度缓慢,2010年9月,南部新区建设办公室成立,重新启动征迁工作。

据亳州市南部新区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哈薇回忆,今年9月3日召开第一场拆迁动员会时,竟然出现没人参加的尴尬局面。一场宣讲工作随后展开。

作为首批被征用土地的村庄,刘阁行政村崔闫庄是个“焦点”。崔闫庄曾经是城区水果的集散地,南部新区建设启动后,由于少数村干部带头私搭乱建、阻挠征迁工作,致使该村征迁工作搁浅。

为增进了解,当地领导每天一大早就到田间地头,主动帮助村民干农活,与村民拉家常,抓住机会给村民讲解新区建设对当地村民带来的好处。几个月下来,10月31日,南部新区建设办再次召开拆迁动员大会,居民全部到场。从11月7日中午开始,原刘阁村委会大院就挤满了前来交钥匙的群众。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