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皖江,外资纷纷“抢滩”
2010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融皖江,外资纷纷“抢滩”

记者 樊立慧
 

2010年1月12日,注定是一个让安徽记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是安徽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一年,匆匆而过,弹指一挥间,快到“一周岁”了,这一年,皖江示范区接受了如何的考验,又带来了什么样的进展?

回顾 安徽首个国字号招牌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

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三运、安徽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沈卫国介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方面情况。

动态 抢滩效应逐渐形成

经过将近一年的建设,皖江城市带成绩斐然,并逐渐形成了抢滩效应,来自省发改委的数据显示,1~11月份,皖江城市带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59个,投资总额240215.9万美元,其中外商投资157804万美元。

这其中,合肥、芜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4个,投资总额151218.4万美元,其中外商投资111001万美元,分别占全省的51.2%、49.3%、54.5%,项目数和外商投资额超过全省一半。

为了加快皖江示范区的建设,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包括载体建设、产业创新、用地供给、税收价格、财政金融、环境保护、人才智力、内外贸易、社会事业、政务环境等十个方面内容。 40条政策条文既言简意赅,又货真价实,是实实在在的支持,更是真金白银的优惠。甚至有的一条政策中就有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收费减免、简政放权等多方面内容,有力保证了示范区“承接”和“示范”两大功能的实现。

要让安徽有内容可以承接,这不,国家发改委牵头,长三角两省一市与安徽的座谈会也于12月26日在马鞍山召开,滚滚财富,也将渐渐流入皖江城市带。

点评 用足国家政策

安徽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程必定表示,皖江城市带岸线资源丰富,一级和二级岸线总长近300公里,占总岸线的近四成,特别是巢湖、安庆、池州等地分别拥有数十公里的深水宜港岸线,具备发展重化工业的环境资源,这些行业正是下一步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用足政策,关键还是要把结构调整好,把质量提上去。安徽是参与分工而不是当小工,眼光当然要看得长远一点,只有腾出空间,才能更好更快发展。”程必定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作用,就是大大改变当前中国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带来的一系列家庭、社会问题。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