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电影《让子弹飞》正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而在资本市场上,也演绎着让“红包”飞的大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2月以来,共有二十多家公司收到政府派发的补助。收到补助的公司主要分为两类,占主体的一类是业绩不佳甚至濒临暂停上市边缘的ST公司,还有部分企业收到补贴的理由则是令人大跌眼镜。
年末“让红包飞”造就“二一二”怪圈
“很多上市公司都陷入了‘二一二’的怪圈,即两年亏损,一年微利,再两年亏损……如此循环往复。”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表示。*ST宜纸、*ST大水就是这样的典型。以*ST宜纸为例,2006、2007年分别亏损6482万元、8855万元,到了2008年,公司全年一共收到了2455万元的政府补贴,依靠这些红包,*ST宜纸实现了486万元的微利。但是由于主营业务并没有好转,2009年以及今年前三季度,ST宜纸继续亏损6384万元和756万元。
“红包”飞起难持久 挑战退市机制
靠政府补贴,而非主营业务的改善来实现扭亏,这样的做法并不具备可持续性,为什么地方政府却频频出手呢?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讲,是非常不愿意看到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相对比较便利,有上市公司就有税金上缴、就有GDP保障,一旦上市公司面临退市的危机,地方政府就会出手相救,用各种办法来延缓上市公司的生命。” 董登新分析认为:“除了地方政府以外,银行也愿意把上市公司当做优质客户,它们不希望上市公司倒闭或者退市,否则就会出现很大的不良贷款或者坏账。这两股力量合流以后,来吸引一些投资客介入重组,对其大动手术。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客既然去购买一个经营不善的公司,那么花了多少代价,将来还是要从市场上取回来,最终买单的还是中小股民。”
地方政府“红包”不仅能够粉饰上市公司业绩,还能使得一些即将退市公司改变命运,在退市的“缓刑”期,以通过更有效的手段实现“保壳”。而政府动用财政资金帮助上市公司脱离退市境地的方式,实际上影响了现行退市机制作用的发挥,让一批烂公司得以保留在市场上,长此以往,难免有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
显然,只有严格退市制度才能更好地促使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治理,提升其业绩,实施“货真价实”的资产重组或者引入真正有实力的控制方,进而为恢复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