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上,一部反映改革开放后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快乐乡村》在央视获得农村题材电视剧奖。而该剧的编剧则来自我省蚌埠市一个“隐居”乡村的农民作家。
这位曾种地放牛、只读过初中的安徽“草根”作家施福明目前已有6部长篇小说问世,8部剧本被拍成电视剧、电影。
家里办书屋,熬夜写小说
日前,记者赶到蚌埠市怀远县庄镇施福明的家中,在这个“一室两层”楼房的建筑里,布满了各类图书。施福明告诉记者,这个书屋是自己的作品在获奖后,受到团中央一个项目的资助,在自己家里办了一个“青年书屋”,而这些图书一直供当地的农民免费阅读,平时村民们只要丢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将自己喜欢看的书带回家。
谈到自己的作品,施福明顿时起了劲。“现在的农村文化比较匮乏,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引起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样一个现象。”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已经写成了6部长篇小说和8部电视剧剧本,大都是关注农村目前的现实状况。“长年的农村生活经历给了我很多灵感,我喜欢熬夜写小说,夜色很深的时候,一幕幕的故事情节便在脑中浮现了。”
受乞丐指点,研究朱元璋
在施福明家中的收藏柜里,记者看到了由他撰写的多本已经出版的小说,如《乡雨》《守望乡土》《少年朱元璋》等。说到自己缘何写朱元璋时,施福明告诉记者一段生活的经历:九岁的那年冬天,一个衣衫破旧的乞丐忽然晕倒在外婆家的门口,善良的外婆就收留了这名乞丐,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乞丐后来给他讲了很多的历史故事,包括朱元璋、大禹治水、花鼓灯、常大将军等等。
“当时我就特别爱听他说的有个朱元璋的故事。”施福明说,从那以后,他对历史和文学便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立志要将有关朱元璋的故事记录下来。10多年后,自己通过研究和努力,终于出了一本有关朱元璋的书。
剧本拍成戏,源于看电视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施福明曾当过镇里的文化站长,这样的工作让他有更多时间创作剧本。据施福明回忆,1998年的一个冬天,自己在家中的电视上偶然看到一档节目报道了导演周元强的故事。“周导演是江西人,他的电影一直在关注农村题材。第二天我就背着厚厚的剧本,跑到江西省景德镇,并找到了周导演。”
施福明说,见面后,两人一见如故,随后便开始合作。“后来我的剧本《快乐乡村》《知青岁月》均被周导演拍成电视剧,有朋友戏称这是江西乡土导演和安徽农民作家的珠联璧合。”
2010年初,由施福明编剧的“贺岁片”《偷菜》在合肥开机,后被拍摄成电影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
施福明向记者透露了这部电影创作的一些细节:几年前,自己在蚌埠一所大学和学生交流文学创作时听到“偷菜”这个概念,后来,自己亲自跑到网吧内呆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了解网友对“偷菜”的热衷程度,随后,自己将其改编成一部剧本,并被合肥一个1984年出生的年轻导演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