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飞地经济”要起飞
打好“公路牌”、“铁路牌”、“航空牌”、“长江牌”
安徽到了打翻身仗的时候
下一篇4 2010年1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皖江收到周岁大礼:沪苏浙皖昨签框架协议
示范区“飞地经济”要起飞

记者 樊立慧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
 

12月26日的马鞍山裹挟着冬天的寒意,而这一次握手却带来了春天的暖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工作座谈会在钢城举行。在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的见证下,沪、苏、浙、皖四省(市)签署关于共同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八个方面的内容,给即将迎来获批一周年的皖江示范区送来了大礼。    

成绩:实现“一年打基础”

“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这是皖江示范区的目标步骤,昨日的座谈会上,张宝顺表示,皖江示范区实现了“一年打基础”的要求。

安徽必须加强与两省一市的合作,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张宝顺介绍,目前我省已经加入长三角10个重点合作专题,在前不久的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把共同推进产业转移列入“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重要议题,增设“产业转移组”,明确由我省牵头。

现象:抢滩效应已呈现

王三运表示,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抢滩效应充分显现。王三运介绍,今年前11月,示范区引进省外到位资金401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1亿美元,大项目不断增多。在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长三角地区作为我省引进资金主要来源地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前11个月,长三角地区企业来我省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2214个。

我省还将狠抓项目落地,实现示范区招商引资新突破,构建示范区与长三角地区合理分工的产业体系。

探索:“飞地经济”要起飞

各方一直关注的“飞地经济”可能要起飞了,四地将推进省与省(市)合作共建园区建设,鼓励发达地区开发区、战略投资者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皖江示范区建设,合作开展产业转移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合作共建园区的体制机制。

“这要建设和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探索成功了,还可以往中西部地区推广。”杜鹰表示,这可不单单是安徽或者长三角的事情。

基础:四地交通一体化

在座谈会上,沪、苏、浙、皖四省(市)的相关负责人也提出要构建一体化的交通。记者在框架协议上看到,加强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交通运输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构建沪苏浙皖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四地还将加大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支持组合包装旅游线路,拓展旅游路线的广度和深度。

热点:医保可“漫游”

上海人在安徽上班,医保如何转?异地就医如何结算?未来都有方法了,框架协议建设跨省市用工信息,社保待遇水平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促进人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三省一市加强干部交流,提升欠发达地区开发园区的管理和建设水平,加强与劳务输出地合作与沟通。

链接

“飞地经济”

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