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十市竞争力“排行榜”发布
2010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皖江十市竞争力“排行榜”发布
马鞍山居首,六安最末,合肥第四
黄余送 记者 任金如
 

12月23日,在其他省市都没有做过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研究时,我省城市研究中心课题组首次发布了“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在参与评分的10个城市中,马鞍山得分1.79,位居10个城市之首;铜陵紧随其后,得分为1.40,芜湖得分为0.34,排名第3;合肥综合竞争力得分为0.189,排名第4;其后排名依次是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和六安(六安仅金安区和舒城县列入了示范区,但是现有统计数据尚未单列以上2县(区),因此,以六安作为对象进行分析)。

产业结构竞争力:马鞍山、铜陵倒数

在服务业占GDP比重中,合肥排名第1,第三产业在示范区内各城市中相对较为发达。池州排名第2,宣城排名第3,马鞍山和铜陵服务业相对不足,位居10城市的最后两位。

工业化率,铜陵位居第1,马鞍山其次,六安工业化率最低。值得指出的是,铜陵和马鞍山工业化率列前2位,也表明其产业结构存在不足,直接制约了服务业成长,在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指标中,正是马鞍山和铜陵位居最后两位。

开发区工业集中度指标中,芜湖的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排名各城市之首,表明芜湖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开发区内,有利于其企业协同发展;合肥排名第2,巢湖和池州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例最低,表明这两个城市开发区工业发展不足。

综合以上数据,合肥由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且开发区工业集中度较高,最终列各城市之首。池州排名第2,六安排名第3。由于产业结构明显失衡,且开发区工业集中度不够突出,马鞍山和铜陵排名最后两位。最后排名为:合肥、池州、六安、宣城、芜湖、安庆、滁州、巢湖、马鞍山、铜陵。

经济开放度:马鞍山是“吸金”大市

在吸收省外资金方面,沿江城市总体水平普遍较高,安庆位居各城市之首,省外资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88.2%,池州居第2,为83.9%,铜陵第3,六安相对较低,只有6.66%。这表明省外资金已经成为沿江各城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马鞍山走在示范区各城市前面,为7.83%;芜湖第2,为4.58%;池州,巢湖和铜陵相差不大,都为4%稍多点。

出口贸易指数方面,芜湖居于领先地位;滁州和宣城分别居于第2和第3;出口贸易依存度最低的是合肥。总体而言,各市出口贸易依存度普遍不高,最高的芜湖和最低的合肥相对差距仅5%左右,但是从相对数值比较来看,芜湖的贸易依存度是合肥的4倍多,使芜湖在本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中明显超过了合肥。

非公经济占比主要考查非公有经济的活跃程度,马鞍山的非公有经济产值占比最高,达到68.66%,芜湖和合肥分别为49.65%和44.04%,居示范区第2和第3位,安庆非公经济相对比较落后。

经济开放度方面,各城市竞争力次序依次为:马鞍山,芜湖,池州,铜陵,巢湖,安庆,合肥,滁州,宣城和六安。

环境承载能力:合肥最能吃掉“污染”

合肥的环境承载竞争力居示范区各城市之首,综合评分为2.263;第2名为六安,综合评分为0.651;其他各城市得分均为负,表明合肥在环境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最明显的竞争优势。

经过技术处理后的指标显示,合肥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指标为0.0152,具有突出优势,马鞍山和巢湖居第2和第3,但是其数值不及合肥的1/10;芜湖污水处理达标率最高,达到99.25%;铜陵其次,达到99.18%;六安,滁州分别居第3和第4;废气排放量指标结果显示,六安的废气排放量指标最优,达到3.846;合肥居第2位,滁州排名第3;空气质量达标率方面,池州最佳,数据显示,2009年池州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65天,合肥空气质量最差,达标率仅为0.87。

尽管如此,由于在化学需氧量和废气排放量等指标上的巨大优势,在环境承载竞争力综合排名方面,合肥以2.263的总分居各城市之首,六安和滁州以0.651和0.181分列第2和第3,示范区内其他城市均为负值。

各城市的排名依次为:合肥,六安,滁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宣城,安庆,池州和巢湖。

生产要素竞争力:银行成安庆资金“抽水机”

适龄就业人口方面,马鞍山适龄就业人口比例最高,铜陵第2,宣城第3,巢湖的适龄劳动就业人口占比最低,仅60.07%。

合肥在劳动者素质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人口总体素质在示范区内各城市中占优;铜陵排名第2,马鞍山和芜湖列第3和第4。滁州最低,仅为10.26%。

国土面积投资强度,合肥新增投资的资本密集度最高,数值为0.3264亿元/平方公里,这表明合肥投资项目整体较大,土地利用率高;马鞍山排名第2,为0.295亿元/平方公里;芜湖第3,铜陵排第4。六安的国土面积投资强度最低,为0.0172亿元/平方公里。

建设用地指标,六安相对较宽松,在示范区10个城市中排名第1;滁州第2,安庆排名第3,合肥第4;铜陵的建设用地指标最少,这主要是因为铜陵城市面积相对较小,可供土地总量较低。

资金指标,铜陵的存贷比最高,居示范区内各城市之首;合肥其次,芜湖排第3;安庆的存贷比最低,这表明安庆金融业相当不发达,商业银行体系成为安庆资金的抽水机,大量资金流出安庆。

最终排名依次为:铜陵,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滁州,安庆,巢湖,六安。

基础设施竞争力:六安3项指标都靠后

公路密度方面,马鞍山居第1位,百平方公里土地拥有三级以上公路77.8公里,铜陵和巢湖列第2和第3,分别为37.2公里和36.3公里,表明在公路通达条件方面,马鞍山最具竞争力,铜陵和巢湖紧随其后。

自来水供应方面,沿江城市具有先天优势,其中马鞍山和铜陵人均供水能力较强,芜湖和合肥供水能力也相对较强。

燃气供应方面,安庆由于石油化工是主导产业,因此在燃气供应方面具有优势,铜陵、芜湖和合肥相对于其他城市供应能力也相对突出。

电力供应也和产业结构相关,马鞍山、铜陵从事的金属冶炼行业是耗能大户,用电较多,因此这两个城市供电能力较强。其他城市中,芜湖,安庆和合肥的电力供应也有一定优势,合肥由于新兴产业相对较多,电能消耗较低,反映在人均电力供应方面较低。

综合基础设施指标,马鞍山占有明显优势,位居示范区10城市之首,比第2名铜陵高出0.92分;安庆排名第3,合肥和芜湖基本平行,差距极小;六安基础设施竞争力相对较低,仅得-1分,在众多指标中,仅公路交通网密度稍高于芜湖,其他3项指标均排名靠后,因此在基础设施竞争力综合评价中排名自然落后。

基础设施竞争力排名依次为:马鞍山,铜陵,安庆,合肥,芜湖,巢湖,池州,宣城,六安。

皖江城市带10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综合竞争力

基础设施环境承载要素保障产业结构经济开放综合竞争力合肥-0.34092.26301.92411.4379-0.32280.1893芜湖-0.3447-0.06081.14530.12120.53920.3403马鞍山2.6165-0.25101.1784-1.22091.38961.7922铜陵1.6847-0.05402.0755-1.33760.21921.4071安庆0.3043-0.6257-1.3107-0.07870.0031-0.2958池州-0.7978-0.6917-0.59720.55900.6090-0.3868巢湖-0.5065-0.9385-1.4014-0.30220.1745-0.4777滁州-0.70650.1816-1.1909-0.2308-0.4879-0.6012宣城-0.9039-0.4738-0.22850.5226-0.5050-0.6656六安-1.00510.6510-1.59470.5295-1.6190-1.3017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