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10年国内经济增长强劲,但是A股并未因此受到多少实惠,反而成为2010年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与饱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几个欧洲国家的股市并列排在最后,全年累计跌幅约14%。这就意味着一个秉承价值投资的长期投资者,一年的投资损失是14%。
与此同时,A股IPO总额荣登世界第一的宝座,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A股市场募集资金规模为9346.44亿元,除去募资费用,实际募资规模达到9105.71亿元。
回想年初,2009年A股市场强劲反弹,一度让各方对2010年A股市场的前景充满了期待。然而,现实却给了投资者当头一棒。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人们常挂在嘴头的一句话;然而,中国的经济表现得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好,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6%,并由此连续二个季度超过日本,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的股市表现却与实体经济的表现背道而驰,令人难以理解!
如果硬要找出今年A股全球表现最差的原因,一个名副其实的“圈钱市”是A股成为2010年全球表现最差的主因。进入2010年以来,一方面新股发行提速,中小板、创业板新股每周批量发行,大盘股更是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再融资的血盆大口大开,几大银行先后实行了巨额再融资计划,一大批上市公司纷纷跟进,形成了壮观的圈钱潮。证监会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8月,中国证券市场境内融资额达2.7万亿,2007与2010年两年时间就占据了融资额的58%左右。不仅融资和再融资,“大小非”、“大小限”和高管减持也不断从市场上抽血。在这样的背景下,巨额再融资对市场资金面将是雪上加霜的影响。可以预期,无节制的IPO和再融资将击垮股市,使股市发生根本性逆转。
股市表现差是市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不满的强烈反应,说明“股改”之后,中国股市乱砍乱伐,一些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融资饥渴症”等严重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中国股市长期以来重融资,不重回报,使股市成了上市公司的提款机,急功近利,加速扩容,圈钱者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暴力圈钱,不顾市场暴跌、难以承受新股发行,而照发不误,且不管上市当日就跌破发行价。
同时,在“市场化”的掩护下,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于是上市公司不论质地好坏,都张开了血盆大口向股市“飞禽大咬”,高价发行,高价增发、高数额发行可转债、高价配股层出不穷,更为可怕的是在海外圈不了钱的“海龟股”又回过头来,高价格大规模地融资,还要推出美其名曰的“国际板”,圈钱国际化将更进一步。无度扩容以及全流通、减持一步到位等预期,改变了股市的供求关系,摧毁了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使股指一泻千里。形成了一级市场圈钱千亿,二级市场市值损失万亿的恶性循环。
众所周知,投资功能是股市基本功能,股市没有了投资功能,吸引不了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就会失去融资功能。长期以来,我们颠倒了投资、融资功能的因果关系,过分强调股市的融资功能,轻视或者说忽略了股市投资功能的培育。主要表现在对投资者权益考虑不周和保护不力,表现在对侵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黑庄、大机构和不负责任的上市公司的监管打击不力,而中小投资者往往成为被指责和被教育的对象,其结果是,投资者损失惨重,信心和热情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长此以往,远离股市就会成为他们必然的选择。
中国股市要具有全球影响力,其基本功能需要重新定位。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其基本功能定位都是一个投资和融资并重的市场。在资本市场20周年的今天,我们除了要充分肯定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推动作用的同时,在未来的5到10年里还应考虑加快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明确定位,变融资市场为投资和融资并重的市场。有了对股市的“投资市场”定位,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主题才能被凸显出来。未来应加强股市制度建设,股市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如何从制度设计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股市迅速从“圈钱市”向“投资市”、“和谐市”、“包容市”和“共享市”转变。
《人民日报》(海外版)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石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