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35项举措 为非公“保驾护航”
“政府网能否再活泼些亲民些?”
治理采煤沉陷区有了“样板”
3上一篇 2010年1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治理采煤沉陷区有了“样板”
淮南,积极转型的中国煤城
记者 宁大龙
 

星报讯 淮南,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日前,记者前往淮南采访的过程中发现,这座以煤而盛的城市,正在积极转型,力求打造成为宜游宜居宜学宜业的新型城市。

探路治理:“淮南模式”悄然涌现

采煤沉陷区是全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作为典型的煤炭城市,淮南市一直在探路打造治理采煤沉陷区的全国“样板”,“淮南模式”悄然涌现。

生产式治理:先期对沉陷区进行回填、修复和绿化,依托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发展仓储物流。

生态式治理:把沉陷区治理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

生活式治理:把沉陷区村庄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相结合,截至2010年9月底,淮南市共建立塌陷区搬迁居民安置点57个,搬迁居民28.7万人,实施环境修复项目133个,使60万居民受益。

加快城市转型,做好“四煤”文章

除治理采煤沉陷区的工作之外,淮南还在积极进行着城市转型,在依托煤矿资源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中共淮南市委书记杨振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淮南是全国首个投产的亿吨煤基地,国家重点建设的13个亿吨煤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淮南正在为积极转型做“四煤”文章。

“四煤”文章详细来说,可以分为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四个阶段。立足煤,是说淮南煤炭探明储量153亿吨,远景储量444亿吨,原煤产量今年有望达到8100万吨。淮南有条件做强煤产业,建设新型能源强市。延伸煤则是拉长煤炭产业链条,实现多层次增值。不唯煤,淮南要积极推动以煤炭产业为主向非煤产业为主转变。最后,超越煤,在城市转型中,淮南未来5年重推资源资本有形要素向文化科技等无形资源要素转变。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