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衡中国战略为何失败
上海专家本周末坐诊合肥市滨湖医院
2011,美元霸权终结的开始?
下一篇4 2010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美国制衡中国战略为何失败
美国应走出冷战思维
 

美国重返亚洲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和平的方法,一种是对抗的方法,二种方法代价不同,结果不同,影响也不同。

亚洲目前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但政治上,国家众多,文化多样,各国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在领土和民族等问题上存在很多矛盾,导致亚洲政治一体化发展得缓慢。所以如果美国积极介入,有利于亚洲的稳定和发展。当然前提是美国的介入是以合作和友好的态度,而不是以敌意和对抗的态度,否则只会激化各类矛盾,导致亚洲四分五裂,这对亚洲区域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都将是灾难性的。

制衡中国战略为何失败

美国将战略中心转向亚洲后,采取直接进攻的策略,矛头直指中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夸大中国军事力量,挑唆中国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问题上的纷争,引起亚洲各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焦虑,由此欢迎美国介入亚洲以制衡中国,形成对中国的C形包围圈,陷中国于国际孤立地位。

但这一策略至今是失败的,其原因在于美国错误地估计了中国,错估国际社会的反应,错估自己的实力。

首先,对于美国的进攻遏制战略,中国采取了克制,避免了对抗的升级,同时发展与欧洲、俄罗斯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关系,摆脱了被孤立的地位。

其次,美国并未组建成强而有效、一边倒的反华阵营,尽管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中国周边一些国家达成共识,相互关系变得密切。但是它们并不希望美国搞出一套冷战式的军事同盟,对大多数国家来讲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发展事实上已成为它们出口的动力。

其三,美国本想利用G20和APEC两大峰会,将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议题,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更加孤立。但美国的提议被拒绝,同时美国第二次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出炉,反使美国成为众矢之的。两大峰会证明各国选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不是各自为政,相互争斗,求同存异成为主流。由此美国希望通过其亚洲之行和国际峰会,在国际上孤立中国的策略失败。

改对抗为合作才能介入亚洲

显然,美国通过遏制中国来介入亚洲的策略已近强弩之末,如果继续实行进攻和对抗的政策,将使美国处于一种非常孤立和被动的局面,同时也将使东亚危机趋于失控。无疑,美国选择以对抗的方法重返亚洲,这是一个错误。

美国现在深陷于其冷战进攻主义战略思维,其军事投入为全球第一,世界各地驻军为全球第一,但这并没有换来其国土的安全,同时也未给全球带来和平和稳定,美国巧实力外交事实上并不巧。问题在于其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如果能反思并改变其冷战思维,改对抗为合作,将有助于美国介入亚洲,有助于亚洲和全球的稳定和发展,目前的东亚危机也会得到化解。 星报综合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