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若荷的散文《最后的香椿树》,被文中质朴、温暖、浓浓的亲情所吸引,这是一篇怀念文章,多次在她的散文里,看到她慈祥的父亲,(《园子的春天》)以及晚年学画的母亲的身影。这些记忆,成为作者人生黑白色的真情底片。
初读若荷,在《最后的香椿树》之后,找到她安在新浪的家,每一篇文字,仿佛一块磁石,吸引我。从此,便深深感谢有形文字背后那层无形的暖,透过纸张的背后,所传递出来的感觉。
读她的文字,常常给人以向上的动力,催人奋进。“疼痛既已存在,就不要展览它们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意义,你应该做的就是用时间缝合伤口,把生命当作花开,花期虽短,只要好好把握,仍然会开出更美艳的花朵。”(《把生命当作花开》)她像一个聪明的智者,娓娓述说着人生的智慧,在苦难和坎坷面前,只有把压力化作动力,泪水和欢笑过后,就是一场生命的花开啊。“我卑微,但是我要坚强,我生长,我向上。”(《花开的信念》)
再读她的散文,感知到她是个幸福的人,她用善良和爱,捕捉身边的一切,是一缕缕温馨幸福的记忆。幸福被她视作一朵花的开放,一杯茶的芳香,一首童谣的回忆,一张照片的亲切,一封旧信的重读,沸水里开出的一朵菊花,挂在翅膀上的春天,叶尖上的一滴露水……
摒弃世俗的耳朵,寻求尘世以外的安然,走进书香,便是走进心灵。“喜欢书,喜欢于沉寂的夜晚拥书而坐,静静地细读那几经作者选择、过滤和心灵的火花撞击过的文字,让那文辞里积淀着人生哲理的语句流经苍白的心田,悄然渗入心底”(《多一些书香》)。
从期待第一朵花开,多年来,勤奋笔耕,孜孜以求,诚实做人,真情为文,如今她已是知名散文作家,像一朵静静开放的荷,默默地吐露着内心的芬芳,安静素朴。她的文字,被各大文学期刊杂志和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与转载,并多次获奖。
读罢她的散文集《悠悠茶香》,不禁掩卷沉思,生如若荷,她本身就是一首隽永、恬淡的诗篇啊。
李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