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13日,我省2/3地区终于喜降甘霖,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场及时雨除了老天帮忙外,还要归功于气象部门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在蚌埠机场,本报记者有幸见证了大旱之下,气象工作者们“问天要雨”的一幕幕壮举……
久旱甘霖原是人工增雨帮忙
来自省气候中心昨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以来(10月1日-12月12日,下同),沿淮淮北累计降水量为13.8毫米,较常年同期(101.2毫米)偏少86%(87.4毫米),为1961年以来第三少。
12月12日、13日,久旱的江淮大地终于喜降甘霖。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场及时雨除了老天帮忙外,还要归功于气象部门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12月12日,安徽气象部门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5架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56次高炮、火箭作业,作业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作业区普降5毫米以上的喜雨,最大降雨达56.0 毫米。截至昨日下午6时,全省除砀山、萧县、亳州、阜南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雨。
50根“焰条”播撒“雨种”
12日上午9时,来自广州军区某部增雨飞机在蚌埠机场呼啸起飞,穿云破雾,直冲云天,增雨作业人员在机舱内及时通过仪器点燃增雨“焰条”,播撒“雨种”。为了取得最大增雨效果,人影作业机组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于10时30分、11时40分、13时30分、15时45分先后四次在沿江江南、江淮之间和沿淮淮北地区进行作业,航时达7小时25分,有效作业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此次飞机增雨作业是安徽历史上单日作业架次最多、作业烟剂最大、作业时间最长、作业密度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一次。
5架次的人工增雨飞行究竟是什么概念?气象专家告诉记者,一根增雨“焰条”的效果相当于100枚人工增雨火箭,5架次人工增雨作业共燃烧了50根“焰条”,也就是相当于发射了5000发人工增雨火箭。
与此同时,利用飞机作业间隙,安徽气象部门组织旱区30多个县(区),开展了56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发射炮弹、火箭530发。
我省将争取自己的增雨飞机
据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周述学介绍,通过此次人工增雨作业,安徽大部分地区旱情得到了缓解,但淮河以北地区旱情仍然十分严重,人工增雨飞机仍将会在安徽待命,并有可能待到元月份,直至全省旱情得以缓解。
另据周述学透露,目前,国家有意给地方上配备人工增雨飞机,但仅有为数不多的5架,我省将会积极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