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沈浩几乎同一时段进入财政厅工作,由于同属外向型性格,且皆有年迈老母相依为命,因而彼此间颇能谈得来。除了早年曾间或编发过沈浩为《安徽财会》的投稿之外,平素未曾有过甚密的交往,相互保持着同事间普通的友情。20余年平淡相处,沈浩为人敦厚、待人真诚、与人为善的人品一直令我敬重。
自从沈浩下派到凤阳挂职,相互接触机会明显少了许多。2004年4月初的一天上午,我刚刚步入厅办公楼门口,突然身后传来“老汪——老乡!”的亲切呼唤。循声望去:只见多时未照面的沈浩笑咧咧地冲我走来。到小岗任职好几个月了,他那风风火火的性子丝毫未变,只是黑里透红的面庞削瘦了许多。旋即,他便快人快语:“听县财政局同志介绍才得知,你是吃淮河水长大的凤阳人。这下可好了,在厅里我又多了位老乡!”从此,每每与沈浩谋面,他总是以“老乡”相称,彼此间平添了特殊的乡情。
年鉴编辑部曾与厅资产管理处处长办公室门挨门,沈浩回处里办事,总要忙中抽暇到我办公室打声招呼,或稍叙一下乡情。临走时,他总真诚叮嘱一句:“常回老家看看啊。”记得一次谈及故乡临淮关昔日的繁华盛世,没想到沈浩却能道出其中诸多史料,甚至于连该镇曾一度由省直管这一鲜为人知的“秘史”,也能讲得一清二楚。沈浩对凤阳地方志考究得如此深透,不禁令我这个“老凤阳”自叹不如。
沈浩每每来肥办事,常在厅里职工食堂就餐,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节省公务开支。同时,职工食堂又为他提供了与厅里同事直接交流的难得场所。2009年10月19日中午,沈浩疲惫的身影再度出现在厅职工食堂。刚好,他的餐桌与我相邻,我急忙上前打招呼,并告知准备近期抽空去小岗拍几幅照片,作为2009卷财政年鉴封面设计备用资料。沈浩听后忙放下餐具,伸出热情的双手:“欢迎你早一点回家乡看看,我保证为你做好后勤服务。”稍等片刻,他又关切地补充一句:“啥时动身,可一定提前来个电话啊!”
2009年11月6日中午,厅职工食堂传来沈浩在小岗溘然长逝的噩耗。全厅干部职工无不深感震惊与悲恸。万万没有料想,10多天前的相会,竟成为人生的诀别!临别时他那略显憔悴却充满自信的笑脸,将永远定格在我痛楚的记忆中。此时此地,我呆呆地凝视着沈浩曾落坐的餐位,隐隐约约仿佛又听到他那“老乡”的亲切呼唤,不禁老泪夺眶而出。
2010年11月6日,我匆匆赶往小岗村,随着络绎不绝的祭奠人流步入沈浩墓地。顷刻间沈浩音容笑貌不禁浮现脑海。我上前深深鞠上一躬,心中默默祈祷:安息吧,我的好兄弟!您是凤阳人引以为豪的真正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