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十二五”究竟是什么样子,安徽的学术界也有话说。
在昨日,安徽省社会科学界举办的题为“面向十二五:新起点,新跨越”的第五届学术年会上,学者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安徽的“十二五”将迎来安徽建省300年以来的“质变”,跨越中等发达的“门槛”,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 记者 任金如
阶段特征 由欠发达、低收入变成中等发达
即将到来的安徽“十二五”,安徽将迈入中高收入省份的行列,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自清代康熙初年安徽建省迄今300多年的历史,安徽一直位列国内经济欠发达、收入低水平的省份,而今终将迈过由欠发达转变为中等发达的“门槛”。昨日,参与安徽“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的安徽日报理论部主任宋宏首先开门见山地描绘安徽“十二五”的蓝图。
可以预期,到“十一五”期末,安徽的地区GDP可达到1200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约为2800美元左右。按照近5年的平均增长态势,预计在“十二五”时期安徽地区GDP将翻一番,超过2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则将越过4000美元的水平线。
这一人均GDP水平线的意义非同一般。在发展经济学理论中,以世界银行2006年的标准,各国各地区按人均GDP划分, 3500-10800美元为中高收入,这意味着我省将在“十二五”的阶段跨入中等发达的“门槛”。
社会结构 由“大洋葱头型”变成“橄榄型”
安徽“十二五”的社会结构,也将由历史上一直呈现的“大洋葱头型”(低收入群体占比极大,社会阶层也相应简单),进化成“橄榄型”,即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阶层逐步成为占比最大的社会群落。
“比如,未来将出现很多新的职业和新的就业族群,由此形成新的阶层。其中的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阶层将迅速发育和成长,中产阶层内部的结构也日益多元和丰富。我们要克服现在广泛存在的仇富心理,培养新型阶层。”与会学者说。
同时,还有一个新变化值得关注,即安徽人口社会老龄化。未来10年,我省将达到“重度老龄化社会”。
社会质量 由强调照顾弱势群体变成注重幸福感
我省学者认为,以往只强调照顾弱势群体,这还显得单一,而今后将必须全面回应社会不同群体的多元要求,为全体民众在就业、医疗、住房、养老这些方面建立健全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公众构筑起一张基本的安全网。社会管理方式也发生变化,从原来政府单一化、单向型管理转变为政府、公众、社团等互动型、网络化的管理方式。
安庆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士群认为,高质量社会的表现是,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安徽可以借鉴“重庆经验” ,在经济上GDP总量和人均不太高的城市,让居民的幸福感更高。
所需要做的工作是,在政府主管的前提下,更多地鼓励市民参与到社区等公共事务的建设和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