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晚宴:让留守儿童有温馨的家
2010年1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慈善晚宴:让留守儿童有温馨的家
记者赶赴桐城回访慈善晚宴善款援建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记者 宋才华 文/图
留守儿童在“留守中心”排队吃饭
 

2005年,安徽省首届迎新春爱心慈善晚宴如期举办,开启了一条我省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路,几年来所募集的爱心慈善晚宴善款,让全省一大批贫困学子走上了继续求学之路。

为让“留守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近年来,团省委每年都从爱心慈善晚宴善款中拿出一部分,投用于各地“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昨日记者赶赴桐城,对三星中学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进行了实地探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走进桐城市三星中学,最显眼的是右手边一幢翻修一新的5层高大楼,这就是该校特意为留守儿童建设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据该校的副校长汪涧介绍,目前该校“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到440人,占了学生总数63%。

据了解,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该校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的“留守孩子”档案,并不间断、不定时地通过教师家访、信函等形式,与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针对留守学生“衣食无忧”,却因长期缺乏父母亲情呵护,而成为心灵上的“穷孩子”的情况,学校设立了“知心姐姐”信箱。

为了给留守的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学校还精心选拔了8位优秀女教师成为孩子的“亲情妈妈”。另外,为了方便孩子们能及时与父母通话倾诉,学校又在宿舍区旁安装了4部IP电话。

正是因为该校秉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将学校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做得无微不至。

对待留守孩子像对待自己孩子

张云莲和陈玫两位女教师就是该校留守孩子们8位“亲情妈妈”中的两位,谈起日常如何管理好这些留守孩子、给予他们更多关爱时,两位老师给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给予鼓励,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无私奉献。

两位“妈妈”说,由于老人们爱的方式陈旧,“隔代亲”的心理作祟,大部分留守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很差。除了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们特别照顾之外,“亲情妈妈”还特别注意孩子们的心理状况。

学生小张9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在北京打工已再婚。他和年迈的爷爷一起相依为命。去年阴历十月初五,他偷喝了爷爷的酒,喝醉了,到校后又叫又跳又哭又闹,原来再过几天就是小张的生日。为此,在其生日来到的那一天,在小张毫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学校特意为他办了一个温馨的生日晚会,烛光摇曳中,小张泪流满面,向同学们深深地鞠躬。在同学们掌声和祝福声中,他度过了7年来第一个不是孤身一人度过的生日。

“老师跟妈妈一样值得信赖”

李海清家住桐城市青草镇。目前已经上初中三年级了,她是众多留守孩子中的一员,早在自己6岁的时候父母就远到天津打工,自己一直和爷爷奶奶过,后来奶奶病逝,小李便跟着爷爷。虽然物质上自己还算富有,在母爱上自己根本就是一个“穷孩子”,但自从来到留守儿童中心后,小李改变了这种想法:“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值得我信赖,甚至还能给予我比母爱更多的关爱。”

李海清说,小的时候上学不住校,一放学便回家,那就是自己的天下了,爷爷奶奶不识字,对于自己的作业根本“无权过问”,除了让自己吃饱穿暖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交流,有了“知心姐姐”和“亲情妈妈”之后,小李感觉一切都变了,学习遇到问题了,有老师帮助解决;生活上遇到困难了,“亲情妈妈”总是及时出现。

温馨提示

关于慈善晚宴活动的情况将在星空社区(www.xksq.net)全程报道,晚宴当晚盛况将通过星空社区全程直播,广大读者可登录星空社区或拨打热线0551-2620110参与互动。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